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古制的意思、古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古制的解释

古时的法式制度。《汉书·平帝纪》:“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名,合於古制。”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李卫公问对》卷中:“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也不是照前朝古制。”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恢复古制罢,自 黄帝 以至 宋 明 的衣裳,一时实难以明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古制指古代的制度、礼法或器物形制,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文化规范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析其含义: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释义

    • 古:会意字,从“十”从“口”,表示世代口传的往事(《说文解字》)。引申为“久远的时代”。
    • 制:本义为“裁断”(《说文·刀部》),后衍生“制度”“法度”之义,如《礼记·曲礼》:“必告之以其制”。
  2. 复合词结构

    “古制”为偏正结构,“古”限定“制”,强调历史延续的规范性体系。


二、权威词典定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古代的制度、法令或习俗”,如《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五曰官成,以经邦治。”郑玄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犹今之古制。”

  2. 《辞源》

    释为“旧有的法式”,引《汉书·刑法志》:“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揽英雄,以诛秦项……蠲削烦苛,兆民大说。”其“蠲削烦苛”即指简化秦代严法、恢复周代古制。


三、文化内涵与用例

  1. 礼乐制度

    特指先秦礼法体系,如《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古制以“礼”为核心,规范社会等级与行为准则。

  2. 器物形制

    指古代器物制作规范,如《考工记》:“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强调工艺遵循自然时序与形制标准。

  3. 历史文献例证

    • 《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反映孔子对周代古制的推崇。
    • 《史记·礼书》:“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说明古制在秦汉的演变。

四、学术参考

  1. 王力《古代汉语》

    指出“古制”在经史典籍中多指西周至汉代的典章制度,尤以《周礼》《仪礼》为范本。

  2.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通过甲骨文、金文考证“制”字从“未”(树木)从“刀”,印证其“裁断→制定”的义项演变。


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古制”是汉语词汇,指古代社会形成的制度、风俗或规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古制指古代的法式制度,包括礼仪、行政、社会规范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例如《汉书·平帝纪》提到“合於古制”,即遵循旧有制度。

  2. 历史背景与出处

    • 汉代文献中已明确使用该词,如《汉书》记载皇帝更名需“合于古制”。
    • 三国时期曹冏的《六代论》提到“地过古制”,批评分封制超越古代标准。
  3. 应用场景

    • 社会规范:如唐代假髻(发饰)模仿古制,体现《周礼》中的“编”。
    • 政治制度:唐朝初期沿用古制作息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 文学引用
    杜甫、陆游等诗人常在作品中提及古制,如“此堂存古制”“衣冠古制存”,借古喻今或表达对传统的尊崇。

  5. 现代意义
    古制常被用于讨论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如“因袭古制难以开创新格局”,强调需结合时代发展灵活运用传统。

古制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既包含具体制度,也承载文化精神,需辩证看待其历史价值与当代适应性。

别人正在浏览...

暗虫白令海白毵毵班狄奔豗奔逸絶尘鬓雪拨火不当事词不逮意翠鳞丁丙恶言恶语腹股沟孵卵干阑羹墙公元闺袵故事好道鹤态幻人互反家降件把建首见异思迁竭蹶解战禁楄锦筝踞牙考检涖卜立木厘祀理文描鸾刺凤膜拜聂斯脱利派牛子牌披袍皮脂蒲塞浅希近求千依百顺畦畽丘螾人多阙少荣宗耀祖软枣市聚世园会数目字天氓题辞偷窳小双包楔形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