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迟恭(公元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鄂国公,谥号“忠武”。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早年经历
尉迟恭出身寒微,早年以打铁为生。隋末投军,因骁勇善战被刘武周收为偏将,后随刘武周与唐军对抗。武德三年(620年),归降李世民,成为其麾下重要将领。
归唐与战功
归唐后,他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多次在战场上救李世民于危难。例如,在洛阳之战中单鞭救主,击退单雄信,助李世民突围。
晚年与去世
晚年因居功自傲与朝臣不和,被调任地方官职。贞观十七年(643年)告老,显庆三年(658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陪葬昭陵。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他射杀李元吉,并持二人首级震慑东宫兵马,又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兵权,助李世民登基,位列政变首功。
边疆防御
贞观年间,他任泾州道行军总管、夏州都督等职,多次击败突厥,巩固边疆。
性格特点
以忠勇著称,但性情憨直、自负,曾因争功在宴席上殴打任城王李道宗。
门神形象
因民间传说他与秦琼为唐太宗守卫宫门驱邪,后世将其画像奉为门神,成为传统文化符号。
“尉迟”为复姓,读音为“yù chí”,但现代部分文献中“尉”也作“wèi”音,实际应以历史记载为准。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记载,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旧唐书》《新唐书》或相关研究文献。
尉迟恭是一个复姓,在古代汉字中有着特定的含义与用法。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尉迟恭是一个姓氏,其具体的意义没有特定的定义。在古代,人们根据姓氏来辨别彼此的身份或家族,姓尉迟的人可能在祖先或家族中有特殊的地位。
尉迟恭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尉、迟、恭。其中,尉的部首是尸,迟的部首是辶,恭的部首是心。它们分别拥有2、7、10个笔画。
尉迟恭是一个中国古代常见的姓氏,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地理名称、职位或其他特定的称谓作为姓氏,尉迟恭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尉迟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尉遲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尉迟恭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整体的意思和发音仍然保持一致。
尉迟恭这个姓氏较为少见,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很少出现有关尉迟恭的例句。如果需要使用,可以参考以下例句:
尉迟恭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姓氏,不常见于组成其他词语。但在其他姓氏中可能存在类似的使用方式,比如尉迟加上其他名字组成的名字。
尉迟恭是一个姓氏,没有近义词。
尉迟恭是一个姓氏,没有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