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而况的意思、而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而况的解释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详细解释

亦作“ 而况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 吴 乎!”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诗:“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明 刘基 《郁离子·戚之次且》:“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於疏远之人乎?” 茅盾 《创造》:“我导引你留心政治,但并不以为当即可以钻进实际政治--而况又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


见“ 而况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而况”是一个文言连词,主要用于反问句中,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何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表示进一步推论,常与“虽”“犹”等词搭配使用,引出更极端的例子加强语气。例如苏轼《石钟山记》的经典用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 与“何况”的差异

    • 用法限制:“而况”前不可加“更/又”,而“何况”可以(如“更何况”)。
    • 语体色彩:“而况”更偏书面化,现代汉语中多用“何况”。
  3. 文言语法特征
    常出现在“A尚如此,而况B乎”的句式中,如《易经·乾卦》:“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体现递进逻辑。

  4. 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仿古文体或学术讨论文言语法时,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是文言中表递进反问的连词,语义与“何况”接近但用法更受限,现代多用于书面或研究文言时引用古籍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而况 而况(ěr kuàng)是一个成语,形容事情发展变化之后更加严重或复杂。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而(ér)和况(kuàng)。而字的笔画数为3,况字的笔画数为7。而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况的古代写法是而且况。而字的古代写法是八字形,表示两条平行的直线,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况字的古代写法则是一种形象的表示,中间用横线连接两个方框,表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一个使用而况的例句: 尽管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而况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 与而况相关的组词有事而况、情况、况且等。近义词有加之而况、而況、况且等。反义词有而况不妨、而况何况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拜龙牌抱恨便民房表阐不点实材轻德薄成服赤佛堂电话机繁骄坟陵分子生物学福祜该畅高彻宫室沟通渠道骨録果酸行话浩繁鹤盖黄雪绛蜡贱辱借交接脚壻近畿溃然联镳连年鍊指辽河凌烟阁陋贱鑪炭绿林大盗马豆蹑手蹑足旁门小道蒲扇卿士月栖梧森蔼讪皮讪脸笙钟守生索性田连天呀调唆听朝同诺外路维他命五幸闲歇楔木炮细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