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桐花的意思、桐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桐花的解释

(1).桐树的花。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 巴峡 中,桐花开十月?” 宋 梅尧臣 《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杨朔 《海罗杉》:“桐花正在盛开,飘着雪,点染在苍松翠柏中间,煞是惹眼。”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宋 周邦彦 《浣溪沙·黄钟》词:“争挽桐花两鬢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桐花,在汉语词典及传统文化中,主要有以下释义与内涵:

  1. 植物学释义

    指桐树所开的花。桐树在中国通常指泡桐(Paulownia)或油桐(Vernicia fordii)。泡桐花呈淡紫色或白色,钟状花序;油桐花多为白色,花瓣基部带红晕。两者均为春季开花,是南方常见的观赏与经济树种。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节气与物候象征

    桐花被视为清明节气的重要物候标志。古语有“清明一候桐始华”,意指清明时节桐花初绽,象征春意盎然。这一记载源于古代农书与物候观察,体现了自然时序的规律性。来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古籍文献)

  3. 文学与文化意象

    • 高洁品格的隐喻:桐木自古被视为制琴良材,桐花因而关联清雅之韵。如李商隐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以桐花喻指高洁志向。
    • 离愁别绪的寄托:桐花凋落常象征春光易逝,如白居易《桐花》中“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借桐花抒发生命无常之思。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民俗与实用价值

    油桐花曾为传统经济作物,其籽可榨取“桐油”,用于木器防腐、油纸伞制作等。民间亦有将桐花入药的记载,如《本草纲目》提及桐花可“消肿毒”,但现代已少用。来源:《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文献补充说明

桐花的形态特征在《植物名实图考》(清代吴其濬著)中有详细图文描述,而其在诗词中的意象可参考《中国文学植物学》(潘富俊著,上海书店出版社),系统梳理了桐花的文化符号演变。

名句示例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网络扩展解释

桐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意象,具有以下多维度释义:

一、植物学定义

  1. 树种分类
    桐花一般指泡桐(玄参科泡桐属)或黄槿(锦葵科黄槿属)的花,两者均为高大乔木。泡桐为中国原生树种,成材快且分布广泛;黄槿则多见于热带地区,如台湾、广东等地。古人对两者的区分较模糊,如清代董诰所绘桐花实为梧桐花。

  2. 形态特征
    泡桐花呈淡紫色或白色,花冠钟形,盛开于清明前后;黄槿花为黄色,花期6-8月。两者均以高大枝头绽放为特点,被称为“最高花”。


二、文化象征

  1. 清明节气之花
    桐花被列为清明一候花信风,象征自然时序从春盛转向初夏,承载“绚烂至极”与“盈虚有数”的悖反意趣。

  2. 社会习俗符号
    作为清明节日之花,桐花与祭祀、宴游等传统习俗关联,体现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3. 文学意象

    • 时序标记:白居易《桐花》以“清明桐始发”点明节气特征。
    • 情感隐喻:李商隐“为湿最高花”借桐花抒写高远孤寂,周邦彦词中“桐花两鬓垂”则指女子发式。

三、实用价值

  1. 药用功能
    黄槿桐花可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疮疖肿痛等症。

  2. 生态作用
    泡桐叶片能吸附烟尘及有毒气体,是城镇绿化的优良树种。


四、延伸意涵

桐花既是自然物候的清明标志,也是融合文学、民俗的复合文化符号,兼具实用价值。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区分植物种类与文化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艾韠安之若命本元鞭茁鼻吹别眼兵师不越雷池车凑春飙麤夯打啵戴山鳌道德天尊攧子丁父艰恩情法乐风景摄影丰顔副末负畔改行从善告奋勇寒涸好话鸿校建安骄騧接缝借言箕山挂瓢枯骨之余窥兵类型隆汙罗汉松湓溢平棊清己荣惧容耐三雨赏获稍为神物神武旗鼠须管四壁空祀孔弹唱矘视土谷祠屯窒伪意五辟贤士小看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