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哀的意思、夺哀的详细解释
夺哀的解释
犹夺服。 唐 白居易 《除某节度留后起复制》:“加戎秩以夺哀,迁冬卿以示宠。”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靖康 之后,时方用兵,急於人才,故士大夫多夺哀起復。”
词语分解
- 夺的解释 夺 (奪) ó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僴 )词夺理。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刵 )。 冲开:夺门而出。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晃动:光彩
- 哀的解释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哀悼。默哀。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母丧而父存;
网络扩展解释
“夺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官员在特定情况下被迫终止服丧、提前复职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夺哀”意为“犹夺服”,即官员在丧期未满时,因朝廷需要而被强制终止服丧,恢复官职。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诏书中提到“加戎秩以夺哀”,即通过晋升官职让官员提前结束服丧。
2.历史背景与用法
- 适用场景:多出现于战争或国家急需人才的时期。如宋代靖康之变后,因战事频繁,士大夫常被“夺哀起复”(终止服丧并复职)。
- 制度依据:与“夺服”同义,源自《后汉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的官员丧期未满即被征召的案例。
3.字义拆解
- 夺:此处指“强行终止”,如“夺服”中的强制解除丧服。
- 哀:指丧亲之痛,代指服丧期间。
4.文献例证
- 唐代白居易《除某节度留后起复制》提到通过晋升官职让官员“夺哀”。
- 宋代《鸡肋编》记载靖康时期因战事频繁,士大夫多被“夺哀起复”。
“夺哀”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中对“忠孝难两全”的权衡,尤其在特殊时期,国家利益会优先于个人丧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新唐书》及白居易文集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夺哀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夺取亲人、朋友、亲近之人的生命所带来的悲痛和哀伤之情。
夺哀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夺和哀,其中夺的意思是指取走、夺取,哀的意思是指悲伤、哀悼。
夺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庄子·刻意》中的一句话:“举世以为窃喜之神也,我独视其夺哀之性也。”这个词在后来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夺哀这个词的繁体写法和简体写法相同,都是“夺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夺的上面有一个“人”字旁,下面是三个“力”字旁组成;哀的上面是一个“心”字旁,下面是一个表示声音的“口”字旁组成。
夺哀的一个例句可以是:“他因为失去亲人而感到夺哀。”
夺哀的近义词可以是悲哀、伤心,反义词可以是欢笑、喜悦。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