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stick-shaped weapon in ancient times] 像长棍一样的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顶端瓜形
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
(1).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 唐 以后用为刑杖。 宋 以后并用为仪仗,俗称金瓜。《宋史·仪卫志二》:“凡皇城司随驾人数, 崇政殿 祇应亲从四指挥,共二百五十二人,执擎骨朵充禁卫。”《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执着骨朵,躬身声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十》:“惰者輒以骨朵击背股。”
(2).见“ 骨朵子直 ”。
(1).指 宋 元 时一种面作的圆形小点心。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那边卖的油煠骨朵儿,你买些来我吃。”
(2).指花蕾。《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骨朵”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形制与材质
骨朵是一种长柄武器,由铁或硬木制成,顶端呈瓜形、蒜头形或蒺藜形。其与锤的区别在于:骨朵柄长头轻,锤则柄短头重。
历史用途
最初作为兵器使用,唐代后逐渐演变为刑杖和仪仗器具,宋代宫廷禁卫常执骨朵(俗称“金瓜”)护卫。《东京梦华录》记载其用于皇家仪仗队列。
在口语中,“骨朵儿”(读作gū duor)指含苞待放的花蕾,例如“花骨朵”。元曲《翫江亭》中“打骨朵”即描述花蕾初现的状态。
注:两种含义的发音不同,兵器义读gǔ duǒ,花蕾义读gū duor,需根据语境区分。
《骨朵》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骨朵部位。
《骨朵》的部首是骨(gǔ),它的总笔画数是11。
《骨朵》一词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是一种谐音造词。它没有繁体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在字形上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骨朵》一词来源于现代汉字,没有古时候的特定写法。
1. 他受伤后,医生仔细检查了他的骨朵。
2. 小狗轻轻地咬了一口骨朵。
1. 骨折
2. 骨骼
3. 骨质疏松
4. 骨髓
1. 骨头
2. 骨片
3. 骨块
4. 骨骼
肉朵(指肉部位)
白帢罢列帮派别张一军笔翰伯强步入忏陈出离篡叛达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访书分飡封留丰赀粉省福谦敷说负帙概数官衫孤致和蔼近人闳整滑串流口荒地回滩简法江火娇懒晶晃精准禁扃拘游宽饮灵籥离磬流杮履历片妙质目瞑瓢箪谦卑迁倅乾季清明七弃启述楸叶剡溪藤省决省循收捕梳栉怂兢五经博士武艺超群五英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