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访书的意思、访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访书的解释

访求难觅的书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人主留意若此。”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访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字面意思:

    • 访: 指探访、寻求、查访。
    • 书: 指书籍、文献、典籍。
    • 合义: 字面意思即为寻访书籍、访求图书。
  2. 引申义与具体内涵:

    • 特指对珍稀、善本古籍的搜集活动: 这是“访书”最常用和最具文化内涵的含义。它指学者、藏书家、图书馆员或文化机构有目的地、主动地去各地(尤其是民间、旧书肆、藏书家处)寻找、发现、购买或抄录那些流传稀少、版本珍贵、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或历史价值的古籍。
    • 一种文化行为: “访书”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搜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活动。访书者往往具备相当的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知识,能够鉴别版本优劣、真伪和价值。
    • 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至近代,许多著名学者(如黄丕烈、叶德辉等)和藏书家(如天一阁范氏、铁琴铜剑楼瞿氏等)都有丰富的访书经历。近代以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因战乱、社会动荡而散佚的珍贵文献,许多文化机构和学者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访书活动(例如郑振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文献抢救工作)。
    • 目的: 访书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丰富个人或机构的藏书,保存文化遗产,为学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或进行古籍的整理、校勘、出版。

“访书”主要指有目的地寻访、搜集珍稀古籍善本的文化活动。它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保护与传承,是文献学、版本学、藏书史等领域的重要概念。

参考来源说明: 关于“访书”的具体释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参考了权威汉语辞书和相关学术领域的共识性描述。由于“访书”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最权威的解释通常见于:

由于这些权威来源(尤其是大型辞书)的在线版本通常需要订阅访问,且具体词条页面链接不便直接提供(且可能变动),此处仅列出来源名称。如需查阅详细释义,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授权数据库访问《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工具书,或查阅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访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访求难觅的书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字面含义与构成
    “访”指探访、寻求,“书”即书籍,合指通过主动探访、搜寻来获取珍贵或罕见的书籍。例如柯灵曾提到“因访书去浙江”,即为了寻找书籍而前往某地()。

  2. 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文中提到隋、唐、宋三代均有官方组织的访书活动,如“隋有阙书録,唐有访书録,宋有求书録”,说明古代对典籍收集的重视()。
    • 历代帝王通过悬赏、编目等方式系统搜集散佚文献,体现了“访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 现代应用与实例
    现代语境中,“访书”多用于形容学者、藏书家或文化工作者有目的地搜寻稀见书籍的行为,例如作家为创作而专门探访古籍()。

  4. 延伸意义
    除实体书籍外,“访书”亦可象征对知识的渴求,或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研究。

该词贯穿古今,既指具体的寻书行为,也承载着文化保存与传播的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搜集制度,可参考《经籍会通》等典籍(相关解释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骜夏悲健残民以逞槎蘖嘲哮出辅楚歌四面颠茄惵息诋突督察警繁翳阜财拂乱赣愚高架桥羹藜唅糗狗事果谷好善恶恶魂亭假模假式讲衆伎道节哀顺变惊惶机榻九逵陖陗口轻舌薄寥汉丽柔流輠柳圣花神乱世佳人麪牀谜氛谬浪狃捷谯谯秋径秋收肉屏风神玺师承梳篦説亲道热疏析束制斯榆隋卞台门踢空外向挽负无赖骁气小传侠思鞋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