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跳白索的意思、跳白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跳白索的解释

亦称“ 跳百索 ”。儿童跳绳游戏。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跳百索,﹝正月﹞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羣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 阿英 《灯市》:“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叫‘跳白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跳白索"是汉语中一种具有历史沉淀的民间游戏称谓,现多称为"跳绳"。该词最早见于明清文献,原指用白色棉绳或麻绳进行的跳跃运动,因绳索颜色与材质得名。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记载,"白索"特指未染色的天然绳索,而"跳白索"一词在《帝京景物略》(明代刘侗著)中已有描述,指代寒食节期间儿童牵绳跳跃的集体活动。

清代《北京土语辞典》进一步记载,"跳白索"包含单人技、双人对跳及多人轮换等多种形式,常伴有童谣吟唱,兼具强身健体与娱乐功能。民俗学者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中指出,该活动在农历正月尤为盛行,与抖空竹、踢毽子并列为传统节庆三大游艺项目。

现代体育研究显示,这项活动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1. 绳体:长度2-4米的天然纤维绳索
  2. 动作:基础单跳频率约100-120次/分钟
  3. 技巧:衍生出挽花、蹲跳、跑跳等十余种变化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尼龙材质的普及,当代"跳绳"已突破材质限制,但民俗活动中仍保留使用染色彩绳的"跳百索"称谓,形成古今词义的叠合现象。该词汇现收录于《中国民间游戏总汇》(2015年中华书局版)等权威民俗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跳白索”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儿童跳绳游戏,常见于明清时期的民俗记载。该词由“跳”(跳跃)、“白”(可能指白昼或白色绳索)、“索”(绳子)三字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在白天跳跃绳索”。

二、历史渊源

  1. 明代记载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描述:正月十六日,两童子对牵长绳摆动,其他孩童趁绳动时轮跳,失败者会被绳子绊倒受罚。
  2. 清代发展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将其列为岁时杂戏之一,与骑竹马、扑蝴蝶等活动并列。

三、活动形式

四、其他说法辨析

个别资料提到“形容行动敏捷”(如),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辞书,可能是现代衍生释义,需谨慎使用。

建议结合《宛署杂记》《帝京岁时纪胜》等古籍原文(参考、7)进一步了解其民俗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好士隘塞拔戟成一队罢止弊衣搏桑潮鸣电挚尺度春藉辞辩递车涤棉布防微杜渐霏蕤丰覇浮光略影符师高宇根深蒂固共理垢腻规构环纽家弊肩起家用电器九津九流人物九重宫军鼓坑户侩父岿嶻老熊当道鹿甒名将内眄凝想挈眷穷鱼七趣三良豕鬣失马叟双百方针司存私童史私兄弟宋襄公松筠之节通日托重午饭圬墁舞迷无援降魔棍相违显亮西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