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豸的意思、冠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豸的解释

(1).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 萧侍御 ,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豸”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1. 本义解析:

    • “豸” (zhì): 在古汉语中,“豸”指一种传说中的独角神兽,名为“獬豸”(xiè zhì)。据《说文解字》及《异物志》等古籍记载,獬豸形似羊或鹿,额生独角,拥有辨别是非曲直的神性。当人们发生争执时,獬豸会用角去触抵理亏的一方,是公正、勇猛和法律的象征。
    • “冠” (guān): 此处取其动词义项,意为“戴帽子”或“覆盖于顶端”。
    • “冠豸”: 其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像)戴帽子的獬豸”。这源于獬豸最显著的特征——其头顶的独角,形似戴冠。因此,“冠豸”一词常直接指代“獬豸”本身,强调其独角特征和象征意义(《汉语大词典》)。
  2. 地名应用与引申:

    • 冠豸山: “冠豸”最广为人知的用法是作为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一座著名山峰的名称——冠豸山。该山属于丹霞地貌,主峰形似古代执法官员所戴的“獬豸冠”(一种模仿獬豸独角设计的官帽),故得名“冠豸山”。此命名直接运用了“冠豸”象征公正、刚直不阿的文化寓意(《中国地名大辞典》)。
  3. 文化象征意义:

    • 由于“冠豸”与“獬豸”的紧密联系,它同样承载着獬豸的文化象征:公正廉明、明辨是非、刚正不阿、勇猛威严。在古代,獬豸图案常被用于司法官员的服饰(如“獬豸补服”)和衙署装饰,代表着法律的公正和威严(《辞海》)。冠豸山作为自然景观,也因此被赋予了追求正义、崇尚正直的人文精神内涵(连城冠豸山景区文化解说)。
  4.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冠豸”一词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其核心含义主要保留在“冠豸山”这一特定地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象征中。提及“冠豸”,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福建连城那座形似獬豸冠的风景名山及其代表的刚正精神(《福建省旅游指南》)。

“冠豸”一词源于古代神兽“獬豸”的独角特征(形似戴冠),常作为“獬豸”的代称,象征公正、刚直与明辨是非。其最著名的应用是福建省连城县的冠豸山,该山因主峰形似獬豸冠而得名,并承载了獬豸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现代语境下,“冠豸”主要与这座名山及其文化寓意紧密相连。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冠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zhì,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含义

  1. 冠:动词,意为“戴冠”;
  2. 豸:指“獬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员佩戴的帽子。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象征公正。

二、引申含义

  1. 代指官职
    指担任御史、监察类职务的官吏。例如唐代白居易诗中“晚起慵冠豸”,描述御史官员的生活状态。
  2. 象征意义
    獬豸冠代表刚正不阿,因此“冠豸”也隐含对官员清廉、正直品格的期许。

三、读音与用法


四、相关扩展


总结来看,“冠豸”既指具体的官职服饰,也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官员品德的理想化寄托。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临阿郎保光弊絶风清並比步岁裁剂残废常正澄雪赐饯当衆蛋人电脑电闪雷鸣点汤殿岩钉钯废文任武風府凤阁舍人负羽工段长国族黑道日衡镜合从连衡黄雀环怳然划清护跸浑愣交过嘄阳竞赛金鸡柱禁楼鞫谳羸縢麟经律均骂毁迫小浅陋峤路穷流人世间塞责适等睡声束勗粟饭锁锁索头跳墙蓦圈筒竹布慰省委员无厚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