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跸的意思、护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跸的解释

护卫帝王的车驾。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先高祖》:“用翰林学士 李宗諤 荐,擢监察御史,属 真宗 东封,护蹕还都,迁殿中侍御史兼左巡使。”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管库狐仙》:“自 乾隆 二十七年二月圣驾南巡,吾等护蹕而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跸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帝王出行时由侍卫负责安全警戒与清道的行为。该词由“护”与“跸”复合构成:“护”即保护、护卫,“跸”原指帝王车驾经过时禁止行人通行的戒严令。《周礼·夏官》记载“跸而不警”,郑玄注“跸谓止行者清道”,可见其核心职能包含安全保障与礼仪规制双重属性。

从历史实践看,护跸制度包含三个层面:其一,仪仗侍卫需执戟持盾组成警戒线,如《后汉书·舆服志》所述“大驾则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其二,沿途地方官员需提前整修道路、肃清闲杂人员,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年间明确规定“车驾行幸,所司预修道路”;其三,特殊情况下实施交通管制,北宋《东京梦华录》详述御驾出行时“每隔十步列军士二十人,各执骨朵全装”,形成严密的防护体系。

该制度自周代确立后,历经秦汉卤簿制度完善,至唐宋时期形成完备的仪卫体系。清代护跸尤重军事防御功能,康熙帝六次南巡时“命前锋营分左右翼先行,按站查勘水草牧地”,显示出护卫与后勤保障的结合。现代汉语中,“护跸”作为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出行场景,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装影视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护跸”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具体可综合以下信息理解:

1.基本含义与词源

2.历史背景与用法

3.现代引申义

4.使用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中吴纪闻》《履园丛话》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碑垄毕结觱篥才貌车工成益棰策大妇大计黨庇等郎媳方仪飞白丰颀赙恤割肉工钱棺郭鹘鸠氏横贯浑屯荐导绛纱幔降身交往甲正嗟美赍勑惊骛楼烦闾阎医工漫画袙复片云遮顶平流缓进签发寝殿清潭劝告缺吃短穿仁者乐山沙鹿社会风气申黜十日事业费熟耕四下里天渊之隔铁瓮城提掳通文达理纬谶温淳陷陈详察飨醴献计献馈瞎子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