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绥的意思、惠绥的详细解释
惠绥的解释
(1).驾车相迎。古婚礼的一部分。绥,用以挽之上车的索。语本《仪礼·士昏礼》:“壻御妇车授绥,姆辞不受。”《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怀古懽,枉驾惠前绥。”
(2).犹安抚。 唐 张元晏 《皇第十一男禎封雅王制》:“固安万邦,惠绥羣品。”《新唐书·李绛传》:“今元恶传首,若因取其材,恐非遏乱略、惠绥困穷者。”
词语分解
- 惠的解释 惠 ì 恩,好处:恩惠。惠泽。惠和。惠爱。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实惠。施惠于人。 给人财物或好处:惠政。互惠互利。惠及远人。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耗费;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敬
- 绥的解释 绥 (綏) í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惠绥"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惠”和“绥”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用于表达恩惠、安抚、安定之意。
-
核心含义:
- 施恩以安定、安抚。 这是“惠绥”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它强调通过施加恩惠、仁爱、善待的方式,使对方(常指百姓、臣民、远人)得到安抚,从而达到安定、和睦的状态。这体现了古代仁政、德治的思想。
- 安顺;安定。 由施恩安抚的结果引申而来,指事物或局面处于安稳、和顺的状态。
-
字义分解与引申:
- 惠:
- 本义:仁爱,仁慈。《说文解字》:“惠,仁也。”段玉裁注:“仁者,亲也。”
- 引申义:恩惠,好处;赐予,赠送;柔顺,和顺;敬辞(如惠顾、惠存)。
- 在“惠绥”中,“惠”主要取其“施予恩惠、仁爱”之意。
- 绥:
- 本义:车中绳索,登车时作拉手用。《说文解字》:“绥,车中把也。”
- 引申义:安抚,安定。《尔雅·释诂下》:“绥,安也。”《尚书·汤诰》:“绥厥士女。”孔传:“绥,安也。”;安好,平安(如顺颂时绥);退军(如“秦师以绥”)。
- 在“惠绥”中,“绥”主要取其“安抚、安定”之意。
-
经典文献用例:
- 《尚书·周书·无逸》: “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虽未直接连用“惠绥”,但“保惠”即保护施恩之意,体现了“惠”用于安民的思想)。
- 《左传·襄公十一年》: “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公说,告于臧孙纥,对曰:“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是亢鼠也。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若待其归而食焉,则无及矣。”公曰:“善。”夏,伐晋。 (此段较长,但核心是论述如何治国安邦,其中蕴含了通过德政(包含惠)来安定国家、安抚远人的思想。“惠绥”的精神与此契合。更直接的用例需查更早期文献如《尚书》的“柔远能迩,惠康小民”等)。
- 《诗经·大雅·民劳》: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这是“惠”与“绥”在相近语境中使用的典型例子,意为“爱护京师百姓,以此安定四方诸侯国”,清晰地体现了“施惠以安”的逻辑)。
- 《国语·周语上》: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若是,乃能惠民,乃能绥诸侯。” (这里“惠民”与“绥诸侯”虽分述,但共同构成了治国安邦的策略,其精神与“惠绥”一致)。
-
现代使用:
“惠绥”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它可能偶尔出现在:
- 仿古的书面语或特定文体(如贺词、碑文)中。
- 对古典文献的研究和引用中。
- 台湾等地区可能在某些正式公文或传统表述中仍有使用(如“惠绥黎庶”)。
“惠绥”意指施予恩惠仁爱以安抚人心、安定局面,或由此引申指安顺、安定的状态。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视德治、仁政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
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单字解析参考:《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
- 文献用例参考:
-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 《国语集解》,徐元诰撰,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惠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古代婚礼中的驾车礼仪
指新郎在婚礼中为新娘驾车并递上“绥”(车上的绳索),属于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这一仪式出自《仪礼·士昏礼》的记载:“婿御妇车授绥,姆辞不受。”
后引申为迎娶之意,如《古诗十九首》中“良人怀古懽,枉驾惠前绥”即用此典。
二、安抚、安定
多用于政治语境,表示以恩惠手段使百姓或地区安定。例如:
- 唐代张元晏《皇第十一男祯封雅王制》提到“固安万邦,惠绥羣品”;
- 《新唐书·李绛传》中亦有“惠绥困穷者”的用法。
补充说明
- 词源结构:“惠”指恩惠、给予好处,“绥”本义为车索,引申为安抚(如“绥靖”)。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
以上释义综合自多个古籍引证及辞书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静白头宫女百一钟罢筯趁意持盈出鬼入神刍舆大白菜搭桌地图学东龟督策多次方足圆颅废队乖度鬼聪明珪斗晷影过费鹤操鹤发松姿红润货仓简澹椒颂急惊风撞着慢郎中近习拷较贶饯奎藻潋灎零担车喽喽民主集中制逆格旁门外道刨食平稳签证青毫勤务员宂碎桑落酒三过沈菀身正不怕影儿歪食水疏舛素羽讨讁剔发忒修斯顽笑危乡毋望之祸伍相销用袭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