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衙的意思、官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衙的解釋

舊時對政府機關的通稱。 元 劉詵 《野人家》詩:“州符昨夜急如火,馬蹄踏月趨官衙。”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二:“官衙遠市無兼味,烹得池中兩鯽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衙(guān yá)是中國古代對政府辦公場所的統稱,是官吏處理政務、行使權力的核心機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官:指官吏、官員,代表國家行使管理職能的人員。
    • 衙:本義為列隊儀仗,引申為官員辦公的場所。

      《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衙,官署也”,即官府處理公務的處所。

  2. 整體定義

    官衙是古代中央或地方行政機構的辦公地點,兼具司法、行政、賦稅征收等職能,如縣衙、府衙等。


二、功能與結構特征

  1. 核心職能

    • 行政中樞:發布政令、管理戶籍、征收賦稅。
    • 司法審判:審理案件、執行律法(如大堂設“明鏡高懸”匾)。
    • 禮儀象征:通過建築規制(如屋頂形制、大門等級)體現等級制度。
  2. 典型布局

    官衙多采用軸線對稱結構,以大堂為核心,輔以二堂、内宅、牢獄等。例如:

    • 大堂:公開審案場所;
    • 儀門:分隔内外,彰顯威儀;
    • 庫房:存放文書、賦稅物資。

三、别稱與文化關聯

  1. 同義稱謂

    • 衙門:唐代稱牙門,後演變為“衙門”,成為官衙的通俗稱呼。
    • 衙署:強調官方屬性,如清代《欽定大清會典》統稱地方官署為“衙署”。
  2. 文化符號

    官衙在文學中常象征權力與秩序,如《水浒傳》中“開封府衙”代表司法權威,戲曲中“擊鼓鳴冤”場景亦源于衙門的實際功能。


四、曆史演變與實例

  1. 制度沿革

    秦漢時期已有郡縣官署,至明清形成省、府、州、縣四級衙署體系。例如:

    • 河南内鄉縣衙: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縣級官衙,體現“前朝後寝”格局;
    • 保定直隸總督署:清代省級官衙代表,主管軍政要務。
  2. 社會意義

    官衙既是統治工具,也是民間申訴的渠道,其運作直接反映吏治狀況,如“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民諺,揭露了古代司法腐敗現象。


官衙與相關概念對比

術語 含義側重 使用語境
官衙 官方辦公場所的總稱 正式文獻、典章制度
衙門 官衙的通俗稱呼 民間口語、文學作品
衙署 強調機構屬性 清代官方文書
公廨 泛指官吏辦公處 唐宋時期常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古代官制研究》(中華書局)
  3. 《中國建築史·官署建築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 《内鄉縣衙與清代地方行政》(故宮博物院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官衙”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背景

三、文化内涵

四、例句參考

  1. 古代語境:“天地會承包官衙工程”,反映官衙作為公共事務執行地的屬性。
  2. 現代用法:“封建社會的官衙機構龐雜”,說明其曆史複雜性。

五、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闇藹白身人碧雞才疏志大廛邸抄略抄取赤春崇薙崇藴出征蔥郁達教底老定估定理厎石斷碣獨幕劇二志風德瑰稱荒躭圜宰湖膠剪蕩絞紟桀貪骜詐看人下菜碟兒看肖神渴筆冷人蹓跶婁郝緑劍真人明斷内坊内火潑婦巧克力岐出輕骛啟蟄染翰仁鳥入甕三人行,必有我師森林生态系統少帥身單力薄神悟書鼓私煎厶乙汰絕饕虐填橋午刻小差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