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星台的意思、观星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星台的解释

观察星象的高台。即古代的天文台。《中国民间故事选·鲁王和他的小黄马》:“ 西太后 天天站在观星台上,捧着洋人送给他的千里眼尽往南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观星台是古代用于观测天象、测算星体运行轨迹的高台式建筑设施,其名称由"观星"(观测星辰)与"台"(夯土筑成的高台)组合而成。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遗存,登封观星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台体通高12.62米,顶部平面呈正方形,底部周长31.88米,通过台体北壁的凹槽结构实现圭表测量功能。

该建筑群包含周公测景台、观星台两处核心设施,采用"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的测量原理(《周礼·地官》),其"量天尺"石圭长达31.19米,精确度达到±2毫米,印证了《元史·历志》所载"昼参日影,夜观极星"的观测方法。经实测验证,郭守敬在此推算出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代测算值仅相差26秒。

观星台建筑群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夯土台基采用分层版筑工艺,每层夯土厚度9-10厘米,整体抗压强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5公斤,展现了古代建筑力学与天文测量的完美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

“观星台”是中国古代用于天文观测和历法研究的重要设施,其词义可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功能和文化价值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观星台是古代用于观测星象、测量日影的高台建筑,属于天文台的早期形式。其名称源于“观测天象”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于确定节气、制定历法,并验证天文理论。

二、历史沿革

  1. 西周起源
    传说西周时期周公姬旦曾在此用土圭“测日影、定地中”,奠定“天地之中”宇宙观基础。
  2. 唐代发展
    唐开元年间建立“周公测景台”,以石表验证四季变化。
  3. 元代鼎盛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1276年主持扩建,成为全国27处观测站的核心,并创制《授时历》。

三、科学贡献

四、建筑特征

现存登封观星台为方形覆斗状青砖建筑,高12.62米,北侧延伸31.19米的石圭(量天尺),通过日影长度推算节气。

五、文化地位

总结来看,“观星台”一词既指代具体建筑,也象征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峰,体现了科学探索与哲学思想的融合。

别人正在浏览...

柏叶书备该被子本主笔据搽旦産舍趁夥打劫楚雨村钱道恼烦鄙梵偈枌栱盖棺黑緑鸿书怀慙黄繶奸讹节变结晶体介狭精楷惊龙即是技术性究真儿聚集靠谱莱比锡磊荦灵塔伶优笼饼龙堂密差明早魔君辇轝判涣钱奴磬镈请成情火求友裙网三纸无驴伤愤书报费曙日速夫檀杏铜门退思托褾土涂象正消沉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