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叠鼓的意思、叠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叠鼓的解释

亦作“迭鼓”。 1.小击鼓;急击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李善 注:“小击鼓谓之叠。”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宋 范成大 《晚潮》诗:“东风吹雨晚潮生,迭鼓催船镜里行。”

(2).指击鼓声。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霏霏落雪看收麪,隐隐叠鼓闻舂糠。”《宋史·乐志十六》:“叠鼓鸣鼉,更问夜如何?”

曡鼓:重迭的鼓声。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曡鼓朝天去。” 宋 欧阳修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诗:“曡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叠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动作和声音两个层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动作层面
    指轻快或连续击鼓的动作,常见于古代军事、仪式或音乐场景。如《文选·谢朓<鼓吹曲>》中“叠鼓送华輈”的用法,李善注“小击鼓谓之叠”。这种击鼓方式节奏紧凑,常用于烘托气氛或传递信号。

  2. 声音层面
    表示连续不断的鼓声,形容声音的连绵与气势。例如苏轼《游博罗香积寺》中“隐隐叠鼓闻舂糠”,以鼓声比喻劳作声响的节奏感。


二、引申与用例


三、词源与结构


提示:如需具体诗文出处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文选》《全唐诗》等典籍,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进一步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叠鼓

叠鼓是一个汉字词汇,其意思是将鼓叠放在一起。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鼓”,右边的部首是“厄”。它的笔画数目是11画。

叠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乐器。在古代中国,鼓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具有传统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叠鼓这个词的繁体形式是「疊鼓」。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叠鼓这个汉字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的基本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比现代简化字更加繁复。

以下是一个关于叠鼓的例句:
1. 他们在庆祝活动中摆放了一排叠鼓。
2. 乐队敲击着叠鼓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演出场地。

关于叠鼓的组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如叠鼓演奏、叠鼓队等。

近义词:堆鼓、叠加的鼓
反义词:独鼓、散放的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