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讳的意思、官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讳的解释

(1).旧时指尊长的名字。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浹辰,父到。生因投刺,謁於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慟哭移时,曰:‘吾与尔父子如初。’”

(2).正式的名字。 梁斌 《红旗谱》十三:“ 冯大狗 连忙摇摇手,说:‘不,不,我有了官讳,叫 冯富贵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官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官员或尊长名字的避讳

  1. 基本定义
    指对官员、尊长的名字或称谓需避讳,不可直接提及。这种避讳源于古代对名字吉凶寓意的重视,认为直呼其名可能带来不祥。
  2. 社会表现
    官僚阶层常要求下属或百姓避讳自己的名字,例如唐代小说《李娃传》中,主人公因看到祖父的“官讳”而确认身份,侧面反映了这一习俗的普遍性。

二、正式名字或官职的指代

  1. 身份象征
    “官讳”也可指代个人的正式名字或官职,如《红旗谱》中人物提到“我有了官讳,叫冯富贵”,此处强调名字的官方属性。
  2. 文献记载
    古代文献中,“官讳”常与官职信息并列出现,用于明确身份,如“见其祖父官讳”即通过官职和名字确认人物关系。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避讳制度最初用于尊亲或帝王(如“国讳”),后逐渐被部分官员效仿,演变为“官讳”,成为身份特权的体现。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古代等级观念,也展现了语言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李娃传》《红旗谱》等作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官讳

官讳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官和讳。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言,笔画分别是3和7。

来源

官讳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是指古代官方或皇室对某些字、词进行禁用或修改的行为。官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权威和尊严,避免使用某些字词带来不祥或不吉利的影响。

繁体

在繁体汉字中,官讳的写法繁复一些,官的部分保持不变,但讳的部分可以写成說,即官說。这种写法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比较常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官讳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历史记录,有时候官的部分也被写作宑、宒或宗。而讳的部分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被写作諱、訞或言。

例句

1. 为了避免言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在写作时经常使用官讳。

2. 在古代宫廷中,对于皇帝的名字,无论是生前还是逝世后,也会使用官讳来称呼。

组词

用官讳作为组词的例子:

1. 官讳命名 (使用官方讳定的姓名)

2. 官讳隐瞒(隐瞒官方不愿公开的信息)

近义词

与官讳相关的近义词:

1. 官方禁忌

2. 御用字

反义词

与官讳相反的词汇:

1. 公开字(不受官方限制的字词)

2. 普通用字(通常人们常用的字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