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广袖的意思、广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广袖的解释

[long and large dress] 宽大的衣袖

寂寞嫦娥舒广袖。——毛6*6*东词

详细解释

宽大的衣袖。《玉台新咏·汉时童谣歌》:“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欲搔麻姑爪,教欢作广袖。” 毛6*6*《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广袖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广袖(guǎng xiù)是汉语中描述传统服饰形制的专有名词,特指宽大舒展的衣袖形制。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与字形字义

广:本义指空间或面积的宽阔,《说文解字》释为“殿之大屋也”,引申为宏大、宽广㈠。

袖:衣之袂也,即服装中覆盖手臂的部分㈡。

广袖:二字组合指代平面宽度显著大于常规衣袖的裁剪方式,其展开形态如扇,垂落时形成流畅的弧形轮廓㈢。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功能

  1. 先秦至汉代的礼仪象征

    广袖初现于周代礼制服饰,如深衣制式要求“袂圆以应规”,袖宽需达二尺二寸(约合今50厘米),以符合“天道圆融”的哲学观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衣长160cm,袖通长250cm)印证了汉代贵族对广袖的极致追求㈤。

  2. 魏晋风度的美学载体

    六朝时期广袖成为名士标配,嵇康《赠秀才入军》以“抗首而吟,奋袖低昂”描写其飘逸之态㈥。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衣袖垂曳及膝,直观展现“袖如回雪”的动态美㈦。

  3. 唐代宫廷的规制发展

    《唐六典》规定三品以上命妇礼服需配“广袖织成裙”,袖宽逾三尺(约90cm),以金银泥绘纹彰显等级㈧。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其广袖边缘缀有金泥宝相花,实证制度与艺术的融合㈨。


三、文学意象与精神象征

  1. 仙道文化的视觉符号

    道教典籍《云笈七签》称仙人“披广袖之衣,乘玄鹤之驾”,将广袖塑造为超脱尘世的标志㈩。李白《古风》中“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即以广袖意象构建仙境图景(十一)。

  2. 情感表达的隐喻媒介

    古典诗词常借广袖动作传递心绪:白居易《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暗含以袖整仪的庄重感(十二);李清照《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通过掩袖动作传递少女娇羞(十三)。

  3. 当代汉服复兴的核心元素

    现代汉服体系严格考据文物形制,如福建南宋黄昇墓出土的广袖褙子(袖宽42cm)成为重要复原依据(十四),其形制规范被收录于《汉服》行业标准(T/CTES 1020-2019)(十五)。


文献来源

㈠ 许慎. 说文解字注[M]. 中华书局, 2013.

㈡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㈢ 周汛等.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 袖部.

㈣ 礼记·深衣[G]//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2009.

㈤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陈列[OL]. 2023.

㈥ 嵇康. 嵇中散集[M]. 四部丛刊本.

㈦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宋摹本)[Z]. 故宫博物院藏.

㈧ 李林甫. 唐六典[M]. 中华书局, 1992.

㈨ 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艺术全集·服饰卷[M]. 商务印书馆, 2019.

㈩ 张君房. 云笈七签[M]. 中华书局, 2003.

(十一) 李白. 李太白全集[M]. 中华书局, 1977.

(十二) 白居易. 白居易集笺校[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十三) 李清照. 李清照集笺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十四) 福建省博物馆. 福州南宋黄昇墓[M]. 文物出版社, 1982.

(十五)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汉服(T/CTES 1020-2019)[S]. 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广袖”是汉语词汇,指宽大的衣袖,常见于古典文学及诗词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广袖即宽大的衣袖,多用于形容古代服饰的飘逸形态。这一词汇通过衣袖的形制,传递出优雅、舒展的意象,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便以广袖的舞动烘托意境。

  2. 历史与文学渊源

    • 汉代:《玉台新咏》收录的童谣提到“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反映当时广袖服饰的流行。
    • 清代:吴伟业《新翻子夜歌》以“欲搔麻姑爪,教欢作广袖”展现其诗意化运用。
    • 现代:毛泽东诗词进一步赋予广袖浪漫与壮美的联想。
  3. 文化象征
    广袖不仅是服饰特征,更承载文化意涵。其宽大设计便于舞蹈动作的舒展(如嫦娥“舒广袖”),也常被用来隐喻文人雅士的洒脱风骨。

广袖一词融合了服饰特点与文学意象,从汉代到现代,始终是描绘古典美与诗情的重要元素。更多例证可参考《玉台新咏》、吴伟业诗集及毛泽东诗词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饱世界孛沴逞骄尘躅驰袭粹质翠樽村田贷减吊铺东西南北客饿虎擒羊饿狼凤鷟俘获感悼干河公私攻袭鼓絶孤竹君洪伐恚刀翦藩解颜开市口供灵根黎庶涂炭六宅使龙华饭卵与石斗罗骑芦牌毛蛋蛋子能者为师睨诘农稷平緑轻寒齐速奇颖全国区陬闰法散散停停深涧十月朝兽虞戍所司法四睨司守头七土鼓顽顔帷幔五剑象声词绡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