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伯的意思、官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伯的解释

指诸侯。《书·吕刑》:“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 孙星衍 疏:“官伯,谓司政典狱也。”司政典狱,谓诸侯。见 孔 传。一说指典狱官和诸侯。 蔡沉 集传:“官,典狱之官也;伯,诸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伯”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阐释:


官伯

释义:

指古代官职中的长官或首领,特指主掌一方事务的官员。

“官”泛指职务、职位,“伯”在古汉语中除表排行(伯仲叔季)外,亦引申为统领、尊长之意,故“官伯”强调官职中的主管地位,常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语境。

文献依据与历史演变:

  1. 《周礼》中的职官体系

    《周礼·天官·冢宰》载:“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其中“冢宰”为百官之长,可视为“官伯”概念的早期体现,象征统领众官的核心职位 。

  2. 郑玄注《周礼》的释义

    汉代经学家郑玄注:“伯,长也。” 此注明确了“伯”作为长官的涵义,印证“官伯”即“官长” 。

  3. 清代考据学补充

    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考释,指出古代职官体系中“伯”常用于尊称方伯、州伯等地方行政首领,如《礼记·王制》所载“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此类职位均属“官伯”范畴 。

消亡原因:

随着后世职官制度细化,“官伯”一词逐渐被“宰相”“都督”“刺史”等具体官职名称取代,至唐宋后不再作为常用职官称谓,仅存于仿古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权威参考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周礼》原文及郑玄注

  2. 孙诒让《周礼正义》(清光绪刻本影印)

    《周礼正义》卷三释职官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官伯”词条释义引《周礼》及郑注

(注:链接指向专业古籍数据库,内容需注册访问部分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官伯”是古代文献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存在不同解释,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学者注疏。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官伯”一词出自《尚书·吕刑》,原文为:“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政治体系中的高层职位,但具体指代对象存在两种主流观点:

2. 语境与功能 在《吕刑》篇中,周穆王通过“官伯族姓”的表述,强调对诸侯及同姓贵族的告诫,要求他们敬畏法律、慎用刑罚。结合周代“礼法合一”的背景,“官伯”可能兼具司法与行政权威,反映早期国家治理中权责一体的特征。

3. 延伸与争议 现代研究中,部分学者结合《周礼》等文献,认为“官伯”或与“官伯”职官体系相关,涉及官员等级与职责划分(如《周礼·天官》中的“行其秩叙”)。此外,后世文学作品中偶见“上官伯”等人名化用例,属个别现象,不改变其原始词义。

“官伯”的词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主流解释集中于诸侯或司法-行政复合职能群体,体现古代政治结构的复杂性。研究时建议参考《尚书》注疏及金文等一手资料,以深化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槽口雕虫繁稠饭堂发足粉零麻碎赋诗岗舍公襄官卑职小行政区划号色讧炽唿唿回历回行祸烖护身佛胡天胡地监閟矫情羁贱急龙车惊鸾积威谲妄开吊看不上,看不上眼镂版鸾咽鹤唳锚纲毛骨竦然马王菜内史槃护劈画破瓦寒窑潜修轻歌慢舞卿士月蝤蛴器韵弃职上妙山狙参辰豕讹属对私私碎冰摊番天衷透快宛委无所用心乌有闲不容缓详览享堂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