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文的意思、白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文的解释

(1) [the text of an annotated book]∶书的正文部分

先读白文,后看注解

某自小时未曾识训诂,只读白文。——《朱子全书·易》

(2) [an unannotated edition of a book]∶不附注释的书

白文《论语》

(3) [intagliated characters on a seal]∶印章上与朱文相对的阴文部分

详细解释

(1).白色字文。《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七年三月﹞ 舒州 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

(2).碑碣、钟鼎或印章上面的阴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汉 晋 印章,皆用白文。”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 三代 鐘鼎文有款识:隐起而凸曰款,以象阳;中陷而凹曰识,以象阴。刻之印章,则阳文曰朱文,阴文曰白文。” 清 冯桂芬 《<两京印录>序》:“又 汉 印朱文往往与篆体不合,不可意为。白文则小篆中参以隶法,自今为之,可无乖於 汉 人之恉。”

(3).指有注解的书的正文。 鲁迅 《准风月谈·古书中寻活字汇》:“看了六臣注之后才懂的字不能算,因为这原是死尸,由六臣背进他脑里,这才算是活人的,在他脑里即使复活了,在未‘可看《文选》的青年’的眼前却还是死家伙。所以他必须看白文。”

(4).指有注释的书不录注释只印正文的书。如《十三经白文》。 毛春翔 《古书版本常谈·套印本》:“套印书·往往都是白文,注文省略。”

(5).历史上 白族 人民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字。已发现 元 明 两代五块白文碑文,以 明 代 杨黼 的《山花碑》为有名。 孙太初 《谈白文》:“由于社会发展和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种‘白文’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发展,而逐渐为汉字所代替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文”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书籍相关

  1. 正文部分
    指古籍中未添加注释的原始文字。例如阅读经典时,先读原文(白文)再参考注解,这一用法在《朱子全书·易》和《宋史》中均有记载。
  2. 无注释版本
    特指不附任何注解的书籍,如《十三经白文》这类仅保留原文的版本。

二、印章与碑刻

  1. 阴文(凹陷文字)
    与“朱文”(凸起文字)相对,指印章或钟鼎、碑碣上刻成凹状的文字。因钤印后呈现白色,故称“白文”。明代《辍耕录》提到“汉晋印章皆用白文”,清代文献也佐证了这一用法。

三、语言学与文字

  1. 白族文字
    历史上白族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文字,用于记录白语。

四、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时,比喻空白文稿或缺乏内容/经验的状态,如“白纸黑字”的反向表达。


注意:需区分“白文”与“白话文”(现代汉语书面语,如所述),二者概念不同。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文这个词源自中文,常用于描述一种文风或写作风格。它指的是文字简洁明了、不带装饰或修饰的文章风格。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白文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白文的首部是白字的“白”部,表示颜色,意为白色。白字的“白”部在偏旁部首中属于常见部首。 笔画:白字的总笔画数为五画,属于中等笔画数的汉字。 关于白文的来源和繁体字,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白文是在现代汉字写法中常用的词语,因此没有繁体字存在。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白字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关于白文的例句:他用简洁的白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 除了白文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可以用来描述简洁明了的文字风格,例如“简洁文”、“清淡文”等。这些词语在不同场景下可以替代白文。 至于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需求进行选取。例如,组词可以根据主题或意义进行扩展;近义词可以使用“简练”、“简明”等词语;反义词可以使用“繁琐”、“复杂”等词语。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傲忽抱持表徵不止缠绕传道受业传拓次次怠安戴鹖导读蹈矩循彟钓徒叠双地格涤汔飞滚负廓干凈利落蛤骨公立海鸥骇心动目黑晶晶硷蓬急荒近御鸠妇匡御宽洪琅璈略迹原心连车平斗例直禁简蟊疾猛志摸不着匹练平运拚娇掐菜欺忽启四体七托八转曲承屈恤软座上簿使嗾帅司赎回渟潆外强中乾委它相等香名相与骁暴戏调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