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衮遍的意思、衮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衮遍的解释

(1). 唐 宋 大曲的专用语。大遍中的一遍。每套大曲由十多遍组成,各立名称,唱全各遍的称大遍。《说郛》卷十八引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摧、实摧、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

(2).用作曲牌名。见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尼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衮遍(gǔn biàn)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音乐与礼仪文化的专有名词,特指唐宋时期宫廷大曲演奏中的一个重要段落或乐章。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一、基本释义

衮遍指唐宋大曲结构中位于“中序”之后、节奏由缓转急的过渡性乐段。该部分通常包含多遍(反复演奏的段落),以急促的节奏和繁复的旋律推动乐曲进入高潮,后接“破”或“催衮”等段落。其名称中的“衮”本义为帝王礼服,引申为隆重、华美之意;“遍”则指乐曲的重复段落。


二、古代音乐术语解析

  1. 结构定位

    衮遍属于大曲“中序”至“破”之间的过渡环节。据《宋史·乐志》记载,大曲演奏顺序为“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煞衮”,衮遍位于后半段,起承转作用 。

  2. 艺术特征

    该乐段以鼓、板等打击乐为主导,节奏密集急促,舞蹈动作随之加快。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载:“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煞衮,始成一曲”,其中衮遍以“繁音促节”为特点 。


三、文献出处与考证

  1. 词源追溯

    “衮遍”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记载宫廷乐舞曲名《霓裳羽衣曲》含“衮遍”段落。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乐律》进一步说明:“《霓裳》凡十二遍,前六遍无拍,至第七遍方谓之‘叠遍’,自此始有拍而舞……末后六遍名‘衮’,盖曲调急促如流水” 。

  2. 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衮”为“连续不断;旋转”,引申为乐曲的急促段落;“遍”即“乐曲的章节”,故“衮遍”指“节奏迅疾的曲段”。此释义与《中国音乐词典》“唐宋大曲过渡性快板段落”的记载一致 。


四、文化意涵

衮遍不仅体现古代音乐的程式化结构,更承载礼乐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1. 《宋史·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王灼《碧鸡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校证本)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5.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衮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涉及古代音乐术语和曲牌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二、详细解释

  1. 唐宋大曲的组成部分
    “衮遍”指唐宋大曲中的特定段落。每套大曲由十多“遍”组成,包含散序、靸、排、遍、衮遍、歇拍等结构,完整演奏所有段落称为“大遍”。衮遍作为其中一部分,通常位于乐曲中后段,与其他段落共同构成完整的乐曲()。

  2. 曲牌名
    明代戏曲中,“衮遍”被用作曲牌名,例如周履靖《锦笺记·尼奸》中有相关记载()。

三、其他可能的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3)将其解释为“广泛传播”,但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引申义或现代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使用建议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多来源信息,如需完整考证可查阅《碧鸡漫志》《锦笺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鸾瘢痍编配别忙屏声静气儳岩筹募初生犊儿词犯翠涛大舂碓丹掖得所洞室顿腹之言甘爽格绷格绷更窜官估鼓噪撼顿和粹健翼搅断久赞宽洪大度连蔓连漪邻姻龙盘凤逸灓水庙瑟音母亲南狐难人内署凭肩语泼凶凶迫卒嫱施侵夺青发青眷穷山取撮缺吃短穿然膏人存政举山林隐逸甚生诗祟事与愿违说死思想抛锚土石方微阵向隅宪矩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