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isurely] 走路从容,不紧不慢的样子
她终于姗姗来迟
(1).动作缓慢貌。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大胆秀才》:“须臾见一丽女子,自棺中姗姗而出。” 朱自清 《旅行杂记》二:“那时我总以为第二句应该开始了,岂知一等不来,二等不至,三等不到……四拍拍毕,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才姗姗的来了。”
(2).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叶圣陶 《隔膜·阿菊》:“伊姗姗地走入场中,给伊的小友做伴侣去了。” ********* 《李白之死》诗:“月儿初还在丝丝柳影后窥看,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如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了池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 黄梅霜 一把拉住 李槐英 的胳膊跟在 刘文蔚 的身后,姗姗地扭着腰肢向人群中间走过去。”参见“ 姗姗来迟 ”。
(3).形容人的气度飘逸潇洒。《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髮,仙骨姗姗。”《花月痕》第七回:“ 丹晕 、 曼云 自是好脚色, 掌珠 、 秋香 秀骨姗姗,也过得去。”
“姗姗”是一个叠词,主要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常见于文学表达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走路姿态
指脚步缓慢、从容不迫的样子,如“姗姗来迟”。该词常用来描写女性优雅的步态,例如清代小说中“丽女子自棺中姗姗而出”的描述。
引申为“迟到”或“缓慢”
现代用法中,“姗姗”多与“来迟”连用,表示因动作缓慢而延迟到达,如“立秋姗姗而来”。
汉字解析
文学引用
古典文学中多用于形容女子步态或飘逸气度,如《儿女英雄传》中“仙骨姗姗”。
作为名字时,“姗姗”寓意多才巧智、从容优雅,也象征聪慧与影响力。但需注意,该名字可能隐含“隐藏性强”“不易挣脱”等性格特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康熙字典》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姗姗》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女子举止轻盈、柔美、温柔的样子。
《姗姗》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姓氏“女”字旁边加上一个“言”字。两个部分的部首都是“女”字旁,分别有七画和言,两个字都是七画。
《姗姗》最早出现在《诗经·齐风·姜饮》中,表示婉约、温柔的女子形象。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着相同的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每个字的划法略有不同。以《姗姗》为例,古时的写法可能会稍微有所变化。但整体上,两个字的结构和形状仍然相似,表达的含义也是一致的。
1. 她走路姗姗而来,像一朵优雅的花儿。
2. 她的笑容姗姗绽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姗嫱、姗媚、姗夷、姗昂、姗悦、姗容、姗娅、姗姗,
柔美、文雅、温婉、婉约、秀丽
粗鲁、粗糙、冒失、豪放、粗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