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腰缩身。表示行踪隐秘。《淮南子·人间训》:“﹝ 子贡 ﹞敛躬而行至於 吴 ,见太宰 嚭 。”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吐突承璀地毛》:“﹝ 承璀 ﹞一日命其甥尝所亲附者,‘姑为我微行省闥之间,伺其丛谈有言者否?’甥禀教敛躬而往,至省寺即词詰,守卫輒不许进。”
“敛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核心解释
指弯腰屈膝行礼,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或自身的谦卑态度,常用于形容人恭敬、内敛的举止。
使用场景: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如描述人物谦逊的姿态。
延伸意义
可引申为“约束自身行为”,体现谨慎、克制的处世态度。
表示行踪隐秘
在古籍中,“敛躬”有“弯腰缩身以隐藏踪迹”的用法。例如《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子贡“敛躬而行至吴”,即描述其低调潜行的状态。
形容蜷缩身体
唐代元稹《莺莺传》中“多娇爱敛躬”一句,描绘女子柔弱蜷缩的姿态,带有娇柔的意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淮南子》《唐阙史》等文献原文。
《敛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收敛身体,即将身体收拢、收紧,表示恭敬和谦卑的态度。通过收敛身体,人们表达出对他人的尊敬和敬意,展现出一种谦虚和恭顺的态度。
《敛躬》的部首是「⺆」(丷),属于三种心形部首之一。它由丨和丶两个部分组成,表示人的形态。《敛躬》共有12个笔画。
《敛躬》是一个古代的汉字,源自于《周易·家人卦》:“敛躬以受命”。这句话意为收敛身心以接受命令或待命。在繁体字中,「躬」的构造稍有不同,为「匕」下加上「彳」。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敛躬》在古时候可写做「斂躬」,其中「斂」和「敛」的意思相同。「斂躬」的例句如下: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斂躬以听。”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聪明而爱学习的人,不会为向下请教而感到羞耻,而是收紧身心以倾听。”这里的「斂躬」表示谦逊地向他人请教。
以下为使用「敛躬」作为组词的例子:
敬敛(尊重收敛)、抑敛(压抑收敛)、敛容(收敛容貌)。
与「敛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恭顺、谦逊、虚心、恭敬。
与「敛躬」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狂傲、张扬、傲慢、自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