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缪的意思、纠缪的详细解释
纠缪的解释
缠绕绞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泉之溢处,俱从树根石眼纠繆中出。”
纠正谬误。繆,通“ 谬 ”。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诗:“触邪持豸角,纠繆逆龙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 刘壮舆 尝摘 欧阳公 《五代史》之讹误为纠繆,以示 东坡 。”
词语分解
- 纠的解释 纠 (糾) ū 缠绕:纠缠。纠纷。 矫正:纠偏。纠正。 集合(含贬义):纠合。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缪的解释 缪 (繆) ó 〔绸缪〕见“ (繆)绸”。 缪 (繆) ù 〔妣缪〕错误。 〔缪巧〕计谋,机智,如“岂有他缪缪,阴阳不能贼?” (繆) 缪 (繆) à 姓。 缪 (繆) ù 古同“穆”,恭敬。
网络扩展解释
“纠缪”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缠绕绞结
指物体或线条相互缠绕、纠结的状态。例如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中描述泉水“从树根石眼纠繆中出”,即用此意。
-
纠正谬误
“缪”通“谬”,意为纠正错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如成语“绳愆纠缪”,表示修正过失和错误。例如明代何景明《寿许司马》诗中的“纠繆逆龙鳞”,即指直言进谏、纠正错误。
二、用法与例句
- 本义用法(缠绕):
“泉之溢处,俱从树根石眼纠繆中出。”(《徐霞客游记》)
- 引申义用法(纠错):
“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历史典故)
三、相关拓展
- 通假字说明:
“缪”在“纠缪”中读作“miù”,通“谬”,需注意与“绸缪”(读móu,意为修缮)区分。
- 文化背景:
古代常用“纠缪”形容官员监察职责,如“触邪持豸角”中的“豸角”象征公正。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出处或完整文献,可参考《徐霞客游记》《明史》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纠谬(jiū móu)这个词在中文中表示纠正、指正。它由“纟”和“呆”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纟”表示纠缠、缠绕的意思,“呆”表示智力停滞、不开动的意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纠谬的写法是「糾謬」。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纠谬的写法有所改变,例如,有时候会将“纟”写成“糸”,将“呆”写成“心心”。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们需要纠谬以确保准确无误的结果。
2. 他是一个纠谬他人的专家。
3. 这本书对于纠正一些常见错误非常有帮助。
一些相关的词语包括纠正、纠缠、糾結,作为近义词,它们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反义词可以是错误、谬误等,它们表示与纠谬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