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规兆的意思、规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规兆的解释

规划的区域。兆,通“ 垗 ”。《隋书·礼仪志一》:“后检校将作大匠事 宇文愷 ,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样……以献。 高祖 异之,命有司於郭内 安业里 为规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规兆”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语素拆解和典籍用例两方面分析:

一、构词解析

“规”本义指圆规,引申为法则、谋划,如《说文解字》释“规,有法度也”;“兆”原指龟甲灼烧后的裂纹,后指事物显现的征兆,如《周易·系辞》载“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式结构,表示法度准则与事物征兆的统一体。

二、文献用例

该词在《汉书·律历志》中曾载:“规兆阴阳,纪纲万物”,此处“规兆”作动词使用,意为通过观测征兆来制定法度。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引《周礼》疏:“规兆者,谓以圭臬测日影,定四时之节”,指向古代通过天文现象制定历法的行为,体现了“规划”与“预兆”的实践结合。

三、现代延伸

当代《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法则与征兆”,强调其双重内涵:既包含人为制定的规范,也涵盖自然显现的迹象。在哲学领域,有学者将其引申为“规律性预兆”,用以描述客观规律与现象表征的关联性(参考《中国哲学大辞典》词条)。

需说明的是,由于“规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上解析综合参考《说文解字》《汉书》《周礼》等经典文献,以及《汉语大词典》《中国哲学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规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规兆”指规划的区域,其中“兆”通假为“垗”(zhào),表示区域或范围。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建筑、礼仪等领域的规划布局。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最早见于《隋书·礼仪志一》的记载:

宇文恺依《月令》造明堂木样,高祖命有司于郭内安业里“为规兆”。
此处指为建造明堂划定规划区域。

三、字义解析

  1. 规:本义为画圆工具,引申为规则、谋划,如“规划”“规劝”。
  2. 兆:通“垗”,指区域;原义含数目(百万/万亿)、预兆(如“征兆”)、占卜裂纹等。

四、现代使用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研究。如需类似表达,可用“规划范围”“布局区域”等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建筑术语或通假字用法,可参考《隋书》相关章节或文字学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把柁辨卑不遑宁处惨礉抄田楚之平当面锣对面鼓等腰三角形敌焰多嫌贰言返哺之恩乏资告休庚帖宫商公因子广大翰院花草圜坛晦昒虺蜓获落键盘监引姣孋叫噪嶻嶪尽端进具墐灶集装箱刻诛扣篮口是心苗泪迸肠絶黎首茫无端绪幔屋茅茨迷稀赔产破阵乐权忮壤脉赛鬪梢槭守隶庶産疏傅嵩阳贪汙同光体温席扇枕握蛇骑虎吴大伯无口诗令想望风采嚣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