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茨的意思、茅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茨的解释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茨”是汉语中的古语词,由“茅”与“茨”两个语素复合构成,本义指用茅草和芦苇覆盖的屋顶,后引申为代指简陋的房屋。例如《诗经·小雅·甫田》中“如茨如梁”的“茨”即指屋顶的茅草层,《庄子·让王》则以“茅茨不翦”形容尧舜时期朴素的居住环境。

从构词法分析,“茅”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简称,古代常用于编织屋顶;“茨”本义为蒺藜,因蒺藜果实带刺可固着于土中,遂引申为以草盖屋并紧密铺排的动作,《说文解字》释“茨”为“以茅盖屋”。二字连用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载有“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的典故,成为后世形容君主节俭的经典意象。

在文化内涵层面,“茅茨”凝结着中国古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的治国思想(《论语·泰伯》),宋代《营造法式》更将“茅茨”列为建筑形制等级中的最下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中“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的描写,则赋予其隐逸田园的美学意境。

现代汉语中,“茅茨”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在成语“茅茨土阶”中,用以强调物质条件的朴素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94页收录该词,标注其书面语属性及古代房屋的代称义项。

网络扩展解释

“茅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áo c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茅草屋顶/茅屋
    指用茅草覆盖的屋顶或简陋的茅草屋。例如《墨子·三辩》提到尧舜时期“茅茨不翦”,即屋顶的茅草未经修剪,形容居所简朴。

  2. 简陋居所或平民住处
    引申为普通百姓的居所,如苏轼诗句“拔士茆茨之下”,意为从平民中选拔人才。

二、引申用法

  1. 谦称自家
    古人常以“茅茨”谦称自己的家。如王安石诗中“时将车马过茆茨”,即邀请他人来访时自谦居所简陋。

  2. 象征简朴生活
    成语“茅茨土阶”(出自《东京赋》)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体现对古代贤君清贫作风的推崇。

三、典型用例

四、综合释义

“茅茨”既可指具体建筑(茅草屋顶、茅屋),也可抽象表达简朴、平民化或自谦之意。其文化内涵多与中华传统中的节俭美德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背运表埻髀里肉生踩高蹻嘈嚷称伏淳重彫损风雪夜归人凤筝肤受高傲稿殡高誉弓正裹金辜人横潢后元音华珰火米僭违嗟怨景纬井养空无诳吓牢落陆离蜡丸帛书练甲龙阙瘰串蒙化敏谐縻纼闹饮牵羊担酒千载一逢起捐妻梅子鹤情昵轻言细语热地蚰蜒人人得而诛之三转四回头盛情实打实受饰駡首状属椑睡蛇贪惏同天节颓氓驼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下联相态遐志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