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诘诮的意思、诘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诘诮的解释

诘问责备。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出家顺善门》:“今乍闻詰誚之言,乃足惊怪。”《新唐书·高郢传》:“ 郢 因与其将 吕鸣岳 、 张延英 谋间道归国,事洩, 怀光 先斩二将,然后引 郢 詰誚, 郢 抗词无所愧隐,观者为泣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诘诮”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文献用例解析。“诘”本义为追问、责问,《汉语大词典》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20)指出其“含深究事理之意”,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即含诘问语境。“诮”则指责备、讥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9)释为“用言语讥刺”,如《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中暗含讥诮意味。

二字连用构成“诘诮”,特指以追问形式施加的讥讽,常见于古代政论性文本中,如《资治通鉴》注疏提及“御史诘诮其失”即描述监察官员通过连续质询实施言语讽刺的履职行为。该词现代多用于学术性论述,形容带有逻辑压迫感的批评方式,兼具诘难的严谨性与讥讽的尖锐性,属高阶书面语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诘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qiào,其核心含义为诘问责备,即通过追问、质问的方式表达责备之意。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文献用例

  1. 南朝齐文献:
    萧子良在《净住子净行法门·出家顺善门》中写道:“今乍闻诘诮之言,乃足惊怪”, 表明该词用于描述因质问责备引发的惊异反应。
  2. 唐代史书记载:
    《新唐书·高郢传》记载,高郢面对诘诮时“抗词无所愧隐”, 体现其面对质问仍坦荡回应的态度。

三、相关词语辨析


四、使用建议

“诘诮”是一个融合质问与责备的复合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其 nuanced 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堵乐业保申碧室卜筊不值一钱承荫辞免大后年怠工得巧雕飕叠掌地土牒多花度夏反尔蜚梁蜂准改本灨石高步云衢圭勺贵埶豪忍合婚和难洪隧幻剧环缭幻执桔梗经济之才金闺籍就此峻密徕远蜡美人兰烬览眺利害得失緑玉蛮方破约请靓情知全功尽弃取保人千人万肉竹山肴帅道属曹説起曹操,曹操就到殊职诉愿铁里温提婚统壹伪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