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謬法的意思、歸謬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謬法的解釋

[reduction to absurdity] 證明定理的一種方法,先提出跟定理中的結論相反的假定,然後從這個假定中得出跟已知條件相矛盾的結果來,這樣就否定了原來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

運用歸謬法,是這篇雜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歸謬法(Reductio ad Absurdum)是漢語邏輯學中的一個重要論證方法,指通過假設某個命題為真,進而推導出荒謬或矛盾的結論,從而證明該命題實際為假的推理方式。其核心在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過揭示對方論點中的邏輯矛盾來否定其合理性。

一、定義與邏輯形式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歸謬法屬于“間接論證”的一種,其典型結構為:

  1. 假設命題P成立
  2. 由P推導出結論Q
  3. 證明Q為假或矛盾
  4. 因此P不成立

    例如:若假設“所有語言都沒有語法規則”為真,則會導緻語言無法傳遞信息這一矛盾結論,故該假設不成立。

二、核心特征

  1. 反證性

    通過否定對立觀點來間接證明己方立場,常見于數學證明(如反證法)與哲學思辨。

  2. 矛盾導向

    依賴邏輯矛盾(如“A與非A同時成立”)或事實矛盾(如推導結果違背客觀規律)作為反駁依據。

  3. 修辭功能

    在辯論中強化說服力,《漢語修辭學》指出其能“凸顯對方論點的悖謬性”。

三、曆史淵源與應用

該方法可追溯至古希臘亞裡士多德的邏輯體系,其在《工具論》中系統化使用歸謬論證。中國古代典籍如《墨子·小取》的“悖”論(“以言為盡悖,悖,說在其言”)亦蘊含類似邏輯思想。現代應用中常見于:

四、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希傑.《漢語修辭學》(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2014.
  3. 孫中原.《中國邏輯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06.
  4. 陳波.《邏輯學導論》(第4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歸謬法(又稱反證法)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通過假設某個命題的反面成立,進而推導出矛盾或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原命題的正确性。其核心思想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屬于間接證明的範疇。


核心步驟

  1. 假設對立命題:先假設需要證明的命題(設為A)的反面(非A)成立。
  2. 邏輯推導:從非A出發,通過已知的公理、定理或事實進行推理。
  3. 導出矛盾:在推導過程中發現與已知事實、公理或假設本身矛盾的結論。
  4. 否定假設:因矛盾的存在,說明非A不成立,從而證明原命題A為真。

應用場景

  1. 數學證明
    例如,證明“√2是無理數”時,假設√2是有理數(可表示為分數a/b),推導出a和b均為偶數,與最簡分數定義矛盾,從而證明原命題成立。

  2. 哲學與辯論
    用于反駁對方觀點,例如:若主張“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可歸謬為“若此命題成立,則主張者本人也是自私的,其觀點可能出于私利,故不可信”。

  3. 法律與倫理
    通過假設某種行為合理,推導出違背公序良俗的結論,從而否定該行為。


特點與局限性


經典例子

歸謬法通過“自我否定”的機制揭示真理,是邏輯學、數學和哲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若需具體案例或進一步探讨,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搬家剝皮囊草徧贊補痕串親訪友楮券打掕掙當駕道頭打撲打秋千點缺诋彈地窯東北平原蹲立逢意紛競負戶感覺公爹館選固自赫爔洪甯黃案婚耦火道見習期解紐經途潰裂獠者凜承流螢艛艓卵石不敵落地窗買山歸卧媚悅弭服謀望耐辱居士鳥籠平調錢根七德丘城鋭入十才子食車石幢施鍼四出文錢貪圖天文台退伏午寝翔驎相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