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d intention;well-disposed] 好意,有意显示友好的、讨人喜欢的或富有同情心的
(1).犹忠心。《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北史·西突厥传》:“帝於 仁风殿 召其使者,言 处罗 不顺之意,称 射匱 有好心。”
(2).好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本是一片好心,却被他们看破的拿定了。”《红楼梦》第一○三回:“谁知道他待 香菱 很好,我倒喜欢,你大妹妹知道了,説:‘只怕不是好心罢?’我也不理会。”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我虽然觉得可笑,但我从真心里十分感谢他的好心,记得他的认真的脸相。”
犹空心。使居心腹之地的附庸诸侯资财分散的隐语。《管子·轻重甲》:“唯好心为可耳。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 郭沫若 等集校:“其旨在分散卿大夫与附庸诸侯之聚财……‘好’乃环璧等之中孔。是则‘好心’即空其中心之意。卿大夫与附庸诸侯在国内居心腹地,务使其财不蓄聚,以妨坐大。直説不便,故为此‘好心’之隐语耳。”一说,“好心”即慈善心肠,犹言同情心。参阅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铨》。
好心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含义
“好心”指人内心善良、待人友善的品质,强调出于善意主动关怀或帮助他人。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善良的心意;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的心意。”
二、字源与构成
二者结合指“源于本心的良善”,强调自发而非功利性的善意。
三、近义词辨析
四、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中,“好心”与“仁”相通。《孟子·公孙丑上》提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即同情心是“仁”的起点,与“好心”的利他性一致。
五、用法示例
“他有一副好心肠,总收留流浪动物。”
“邻居好心帮我照看孩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例证)
权威参考来源
“好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好心”读作hǎo xīn,指好意、善意的情感或行为,常用于形容人出于友好、同情或关怀的动机。例如:“他出于好心帮助了老人”。在古籍中,“好心”也指忠心,如《隋书》提到“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隋书》《北史》等典籍。
包饭边客扁食标彻避弟不肯车担尺诏褈复出陈蠢堆堆春靁窜辱鼎食动色厄陈二致犯性分泥福命改调翰海建筑学教导浄丽久道寄在不寄失絶少掬饮浪谑喇子椋子裂裳裹足邻敌挛株缪妄鸟阵捧日营辟胁孅啬乞降戎节荣泉入安居沙淋市场体系説嘴郎中疏闲酸寒甜和铁碇挺杖同行吞纵拓殖枉紊顽坐吾祖限绝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