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用的意思、国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用的解释

(1).国家的费用或经费。《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郑玄 注:“如今度支经用。”《后汉书·袁安传》:“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2).言为国所用。《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杨倞 注:“国赖其言而用也。”《韩诗外传》卷二:“君子谋之,则为国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主要源自古代文献和经史典籍:

一、基本释义

  1. 国家的费用或经费
    指国家财政支出或公共事务所需的资金,多用于经济、政务相关语境。例如:

    • 《礼记·王制》记载:“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 《后汉书·袁安传》提到:“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
      此类用法强调对国家财政的管理与分配,常见于古代经济制度论述。
  2. 言为国所用
    指个人才能或言论被国家采纳、任用,带有政治层面的意义。例如:

    • 《荀子·大略》称:“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 《韩诗外传》卷二提到:“君子谋之,则为国用。”
      此处强调对国家治理的辅助作用,多见于儒家经典。

二、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国用”一词较少单独使用,但可能出现在特定领域:

“国用”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古代多指国家财政或人才任用,现代可能出现词义泛化。建议查阅《礼记》《后汉书》等原典或权威词典(如、8)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国用

《国用》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国家使用、国家用途。它由“国”和“用”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国用》的拆分部首为“囗”和“用”,其中“囗”作为包围字,表示国家的意义。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该词的部首可以是“囗”或者“口”。

根据笔画计算,字头“国”由7画组成,字尾“用”由4画组成。

来源

《国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国家财富归国家所有,只有国家才能使用。因此,“国用”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国家使用或国家用途。

繁体

在繁体字中,字头“国”保持不变,而字尾“用”变为“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字头“国”在篆字中以一种角形的形态呈现,象征着国家的固定边界。字尾“用”在篆字中以一种扁平且更简化的形态呈现。

例句

1. 这笔钱是用于国用的,必须审批通过才能使用。

2. 国用经费的调整需要经过相关的程序和决策。

组词

国库、国民、国事、社会国用

近义词

国家使用、国家用途、国家运用

反义词

个人使用、私人用途、个人运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