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阴间官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泰山 帝君会诸冥曹,造暴客恶録,须银灯千架,架计重十两。施百架,则消灭罪愆。”
(2).地府,阴间的官府。《黑籍冤魂》第二四回:“予既死,闻家君在冥曹,为六路司吏总管,予往定省。”
“冥曹”是一个具有宗教和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阴间地府的司法机构或官吏体系,源于佛教概念。在传统信仰中,冥曹负责审判亡者的善恶,决定其轮回或惩罚,相当于阴间的“官府”。
该词属于特定语境词汇,使用时需注意其宗教隐喻色彩,避免现代场景的歧义。如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聊斋志异》卷八、《黑籍冤魂》等古籍。
《冥曹》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阴间、地府、冥界或是冥府。它是指供奉着冥皇大帝并管理亡灵的地方,用来审判、安置死者的灵魂。
冥曹的两个字分别由“冖”和“曹”两个部首组成,冖是盖在上面的意思,曹是古代官员的称号。冥曹的总笔画数为17画。
《冥曹》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大禹谟》中,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它描述了大禹治水时所言:“予闻冥曹有庙堂,上有党坛,过而极焉。”这里指的是冥庙和冥府的场景。
冥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冥曹」,字形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冥曹的字形略有不同。冥字的上半部分是“宀”,表示屋顶;下半部分是“夕”,表示夜晚。曹字则是由“曰”和“土”组成,曰表示人在旁观,土表示位地官职。古代写法中具有更多象形意义。
1. 据说冥曹有无数的冤魂在等待审判。
2. 他死后应该会被送到冥曹受审。
冥府、冥界、冥殿、冥家、冥土
冥司、冥界、冥府、幽冥之地
阳间、人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