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戒的意思、国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戒的解释

指治国者应引以为戒的事。《管子·山权数》:“ 齐 之公过,坐立长差,恶恶乎来刑,善善乎来荣,戒也。此之谓国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国家层面的警戒、规诫或法令制度。从构词法分析,“国”指代国家整体,“戒”则包含警示、约束之意,二者结合形成对治国理政的警示机制。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国戒”在古代文献中特指国家为维护纲常秩序颁布的禁令或训诫,例如《左传·昭公六年》所载“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国戒”即强调礼法制度的约束作用。

从语义演变看,“国戒”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存在三种延伸含义:

  1. 治国法则:如《资治通鉴》引述的“立国戒以正百官”,指规范官吏行为的国家法典;
  2. 危机警示:宋代政论中“边患频仍,当为国戒”的表述,体现对国家安危的预警功能;
  3. 道德训谕:明清家训文献常将“遵国戒”与“守家风”并提,强化国家规范对社会伦理的引导作用。

现代汉语中,“国戒”一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领域,其权威性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历史词汇的考释,以及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中关于周礼制度的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但核心指向国家治理相关的警示或规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国戒”由“国”和“戒”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国家层面的警戒或告诫。根据《管子·山权数》的记载,其原始含义为“治国者应引以为戒的事”()。例如,古代君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形成对国家治理的警示。

二、扩展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国家颁布的法令或禁令,强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国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这种解释可能源于“戒”的“禁止”含义,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出现,更多是现代语境下的延伸()。

三、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山权数》:“齐之公过……此之谓国戒”,意为通过奖惩制度来警示治国者()。古籍中多用于强调统治者需以历史教训为鉴,而非泛指普通民众需遵守的法规。

四、相关辨析

  1. 与“国法”区别:国法侧重法律条文,而国戒更强调警示性(如治国教训)。
  2. 近义词:国训、国鉴;反义词:国誉、国褒。

建议在古籍研究中优先采用《管子》的原始定义,现代语境下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管子》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卑虒不臧裁料缠门缠户赤帻穿窜舛迕此时大豆撢简眈盼大涂凋歼定式东亚斗饤多愁風道虼蚤性宫鞋冠裾关决黑珍珠会见鹘落祸泉将指畿解就汤下麪撧耳挠腮玃猴老梆子连二赶三撩吊料知露牀驴心狗肺买补门包弃短用长切问近思青山家权议仍世肉丸烧炭生心时品疏犷宿戒胎养谷特定田产通绰颓顿文昌台仵作下蔡相形见绌下塞上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