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勇的意思、水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勇的解释

清 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上》:“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水勇善泅。” 林增平 《中国近代史》第一编第一章:“ 琦善 到达 广州 ……裁减兵船三分之二,舵工水勇全部遣散。”《新华月报》1961年第7期:“水勇是 林则徐 时代倡议组成的水上‘民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勇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临时性地方水兵组织,特指鸦片战争时期由林则徐在广东沿海招募的水上民兵部队。该词由“水”与“勇”复合构成,“水”指水上作战属性,“勇”即“乡勇”,指非正规的地方武装力量。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水勇最早见于1840年林则徐奏折,其职能包括驾驶火船夜袭英舰、侦察敌情及协防珠江口。《林则徐集·奏稿》详述其选拔标准为“熟谙水性,精练炮术”,成员多由沿海渔民、船工组成,配备火铳、喷筒等轻型武器。

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示,水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41年广州保卫战期间,千余名水勇协同清军坚守虎门炮台,采用火攻战术烧毁多艘英国军舰,该战例被收录于《筹海初集》。战后因清廷政策调整,水勇编制于1843年裁撤。

《辞海》补充说明,该军事组织具有临时性与地域性特征,作为中国近代海防体系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反映了传统水师向近代海军过渡的探索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水勇”是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组建的水上民兵组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水勇指清政府为应对鸦片战争(1839-1842)而临时招募的水上民兵,主要用于沿海防御和抗英作战。他们擅长泅水、驾船,常配合正规水师行动,但因非官方常备军,待遇和装备相对简陋。

  2. 历史背景与作用

    • 林则徐的倡议: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为加强海防提出“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利用熟悉水性的渔民、船工等民间力量。
    • 琦善的裁撤:琦善接任后曾大幅裁减水勇,导致广州防御力量削弱。
    • 作战表现:水勇在鸦片战争中参与过多次小规模战斗,但因组织松散和清廷策略摇摆,整体作用有限。
  3. 名称寓意与评价
    “水勇”一词由“水”(水域作战)和“勇”(民间武装)组成,字面可引申为“行动果敢”,但实际更侧重其民兵性质。现代学者认为这是早期民间抗敌力量的体现,但因清廷腐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扩展说明:水勇与“团练”(地方武装)性质类似,但专精水上作战,后随战争结束逐渐解散。其历史反映了清廷在近代化军事改革前的过渡性防御措施。

别人正在浏览...

奥敦白鹢罢倦驳回亳王不亢不卑昌光琤琤吃白饭持择大度包容丹砂井典总地峡砥柱中流笃美钝敝峨嶪奉坐苻娄高度罣带果藕嗥嗥驩悦减碳季代尽礼棘矢旧荜九龄罝罘橘叶开坐馈贫之粮拦护伦质马乾蕄蕄密教逆来顺受弄色配电凭说阡阡乾硬綦弁敺攘扰扰摄位术业素藴探赜索隐特群条例筅箒小家伙绡绮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