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宰的意思、邦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宰的解释

州郡的地方长官。《梁书·处士传·诸葛璩》:“ 璩 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宰”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政治文化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和《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的释义,该词可拆解为“邦”与“宰”两部分理解:

  1. 字义解析

    “邦”指代国家或封地,如《周礼》中“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来源:《汉语大词典》);“宰”原意为主宰、治理,后衍生为官职名,如商周时期的“冢宰”为百官之首(来源:《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2. 词源与历史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特指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臣。例如《尚书·周官》记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东汉郑玄注“邦宰即冢宰,总领国政”(来源:《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唐代后因官制改革,“邦宰”一词逐渐被“宰相”“首辅”等替代。

  3. 用法与引申义

    在文学作品中,“邦宰”常作为象征性修辞,如宋代苏轼《策略》中“邦宰之任,非独持衡”,比喻肩负国家重任者(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邦宰”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邦宰指州郡的地方长官,是古代对地方行政官员的称谓。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文献例证

这一释义最早见于《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大意:诸葛璩不趋附地方官员,以淡泊名利的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使用特点

  1. 语境限定:主要用于南北朝至唐代文献,现代汉语已不常见。
  2. 职能范围:相当于州郡的最高行政官员,负责辖区内的民政、司法等事务。

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体系,可查阅《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拜把比目连枝拨打菜饭撑拨珰珠大是大非电力系统豆荚繁省腹居郡公壻公孙犷悍桂琴海户好自为之黑水靺鞨黄冶昏撒驾长疆地简严孑然一身极祸疾雷不及掩耳精魅急景捐廪纶册落坐旅力履舃买弄毛元锐敏决米渖内训蹑影藏形剖割切合穹墉七七八八鋭达视疾释儒寿眉水泽搜搜夙雠素毫俗侣泰然自若太师窗叹咏特祀头领兔缺乌沈图书府亡军相因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