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尼寺的意思、尼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尼寺的解释

(1).尼姑所住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 明悬尼寺 , 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於宗教。十一岁得请於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尼寺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尼寺”由“尼”(梵语“比丘尼”的简称,指女性佛教修行者)与“寺”(宗教场所)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尼众所居的佛寺”,即专供比丘尼修行、居住的佛教寺院。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旧唐书·职官志》中记载“凡天下寺有定数……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其中包含尼寺管理制度。

二、历史语境中的延伸义

在宋元时期文献中,“尼寺”亦指代与女性相关的宗教活动场所。例如《东京梦华录》提到汴京城内“诸尼寺设斋供茶”,可见其社会功能不限于修行,还承担民俗活动场所的角色。明代《宛署杂记》更明确区分“僧寺三十五,尼寺四”,说明当时已形成专门的宗教管理体系。

三、文化符号的演变

清代考据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提出:“唐世禁纲疏阔,尼寺间为贵家女冠带处”,揭示尼寺在特定历史阶段曾兼具庇护所功能。近现代民俗学研究显示,部分地方志中将“香火由比丘尼主持的庙宇”统称为尼寺,这一用法在闽粤方言区仍有留存。

网络扩展解释

“尼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1.佛教语境下的含义

指尼姑(出家修行的女性佛教徒)所居住的寺院。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如何充曾捐宅安置尼姑,被视为尼寺的起源。北魏文献《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明悬尼寺”,由彭城武宣王勰建立,进一步佐证了其佛教场所的功能。

2.借代天主教修女院

在近代文献中,“尼寺”也被借喻为天主教的修女院。例如,梁启超在《罗兰夫人传》中提到“入尼寺学教理”,即指修女院。这种用法通过类比佛教尼姑的修行场所,形容女性宗教团体的聚居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寺院案例或文献引用,可参考《事物纪原》《洛阳伽蓝记》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八诀被动式标卖秕稂避诣茶褐打抖电子束彫楹丢针儿洞冥都卢伎翻誊飞花令甘膳格萨尔王传诟让海津黑糁糁后条华精皇时环宇呼叫江海客奬售交亵开疆辟土开口销厘比陵使柳烟花雾里外美实冥行擿埴冥衣密室缪紊挠渎旁救漰沛匹庶牵扯穷鲠琼箫上善十伯石碾手帕姊妹衰莫衰暮硕明讼氓宋学沓潮帷闼无官一身轻无事狠显美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