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物的意思、贡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物的解释

封建时代官吏、人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 清 王士禄 《诏罢高丽贡鹰歌》:“ 西旅 之獒 越裳 雉,贡物各各因其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物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礼仪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诸侯国、地方政权或藩属国向中央王朝进献的特定物品。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贡物既包含象征臣服关系的礼仪性物品,也涵盖具有经济价值的珍稀特产。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政治象征意义

贡物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五服”朝贡体系,《尚书·禹贡》详细记载了九州各地进贡的物品名录与运输路线。例如荆州进贡的“羽翮、齿革”,扬州进贡的“金三品”,均被赋予强化中央集权、确立等级秩序的政治功能。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据《明会典》记载,暹罗、琉球等藩属国定期进献象牙、香料等贡物以确认宗藩关系。

二、经济文化载体

贡物客观上促进了地域间物资流通,如唐代通过“土贡”制度将岭南的荔枝、江南的茶叶列为贡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皇清职贡图》显示,边疆民族进贡的马匹、毛皮等物品,成为中原与边疆经济互补的重要媒介。

三、礼仪等级体现

《周礼·天官》规定“九贡”品类对应不同爵位,玉帛类贡物专用于祭祀,体现“敬天法祖”的礼制思想。北京社稷坛现存清代贡物档案显示,祭祀用青铜器、丝绸等物品的形制与数量均有严格规制,违反者将受礼法制裁。

网络扩展解释

贡物(gòng wù)是一个汉语词语,基本含义指封建时代官吏、人民或附属国向帝王进献的珍贵物品,体现了等级制度下的臣服与礼仪关系。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构成与核心含义
    由“贡”(进献)和“物”(物品)组成,特指通过官方或礼仪形式向上级进献的财物。这种制度常见于中国古代及东亚朝贡体系,如《清史稿》中记载的“贡物各各因其方”。

  2. 历史背景
    作为封建统治的重要象征,贡物不仅是经济行为,更包含政治意义:属国通过定期进贡(如高丽的鹰、西域的玉石)确认臣属地位,地方官员则借此表达对中央的忠诚。

  3. 文化延伸
    在《圣经》等文献中,“贡物”概念也被借用,如“列王带贡物献殿”,比喻宗教或精神层面的奉献。

示例:清代王士禄诗作提及“西旅之獒越裳雉”,即指西域部落进贡猎犬、越南进献雉鸟的史实。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洲镑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奔辏辩鬭便黠卜簭城池池鱼遭殃丑脚厨帐倒座儿大众化颠冥兜盘反璞烦茹凤鸟氏负电蝮蜪过轨呵骂衡道槐安梦欢笑怙恩恃宠讳树数马昏惨浑屯洊陟婕妤旌节花抗足郐下蓝淀廉角凌雪流泻隆坻买声儿门爵縻费密款偏殿秋高柔柯乳鸦山风神文霜虫诉寃桃腮粉脸佗乡田油子通治投央帷幄五端媟慢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