箄筏的意思、箄筏的详细解释
箄筏的解释
大筏。《宋书·索虏传》:“ 燾 ( 託跋燾 )至 瓜步 ,坏民屋宇,及伐蒹苇,於 滁口 造箄筏,声欲渡 江 。”
词语分解
- 箄的解释 箄 á 大的筏子。 箄 ē 古代一种竹制的捕鱼具。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筏的解释 筏 á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竹筏。皮筏。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箄筏”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读音与结构
- 读音:pái fá(“箄”读第二声,“筏”读第二声)。
- 结构:由“箄”和“筏”两个上下结构的汉字组成,均与竹木相关。
2.基本含义
- 定义:指一种大型的竹木筏,主要用于水上交通或运输。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宋书·索虏传》:“燾至瓜步,坏民屋宇,及伐蒹苇,於滁口造箄筏,声欲渡江。”,描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渡江而建造大型筏子的历史事件。
3.字义分解
- 箄:读作“pái”时,指用竹木编成的大筏;读作“bēi”时,则指古代捕鱼用的竹器。
- 筏:泛指用竹、木等材料编扎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筏、木筏。
4.补充说明
- 用途:古代常用于军事运输或大规模渡河,与现代小型筏子(如旅游用竹筏)相比规模更大。
- 关联词汇:近义词有“簰筏”(pái fá,异体写法)、“桴筏”(fú fá,指小型渡水工具)。
5.扩展知识
- 文化背景:箄筏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尤其在缺乏桥梁的江河区域,是军队渡河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筏”的字形演变或文献用例,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广韵》等古代字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箄筏》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
《箄筏》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指用竹子、木头等材料制成的浮筏。该词的拆分部首为「⺮」和「⺆」,总共有10个笔画。
据考证,「箄筏」一词源于古代的渔业活动。古时候,人们采用竹子或木头等材料制成浮筏,用于渔猎或过河等需要。因此,这一词汇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
在繁体字中,「箄筏」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仍然是「箄筏」两字。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据记载,古时候的「箄筏」字形多使用「箄」字的非正楷形式,「筏」字则与现代写法相似。这种古代写法与现代的书写形式有所区别,但语义上是一致的。
以下是关于「箄筏」的一个例句:
「他们用竹子搭建了一个稳固的箄筏,渡过了湍急的河流。」
与「箄筏」相关的组词可以有「箄舟」、「筏子」等。这些词都与用竹子、木头等材料制成的浮筏或小船有关。
在意义上,「箄筏」也没有明显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