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时的意思、刻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时的解释

犹即时。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催阵使》:“﹝ 李德裕 ﹞具言上意,曰:‘中丞必一行,责戎帅,早见成功,慎无违也。’ 回 刻时受命。於是具名以闻。”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刻时蒞事,翌日兴师。”《英烈传》第三一回:“ 太祖 大喜,即命 李善长 草记其事,刻时起兵。 刘基 等送至江岸而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刻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shí,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即时、立刻
    指立即行动或处理事情,强调不拖延。例如《英烈传》中“刻时起兵”表示即刻发兵。
    例: “刻时受命”意为接到命令后马上执行(唐代《芝田录·催阵使》引用)。

  2. 按时、遵循时间点
    部分解释提到“按时刻点行动”,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多强调“即时性”。


二、详细解析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文献:多描述紧急行动或执行命令,如“刻时兴师”。
  2. 现代延伸:文学中可比喻“精准把握时间”,如“用爱雕刻时光”。

四、权威来源对比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完整文献例证,可参考《芝田录》《英烈传》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时

刻时(kè sh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刀(刂)和日(口),刀表示物品的形状,日表示时间。刻时的拼音是kè shí。

刻时的部首和笔画:

刻时的字源和来源:

刻时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来自于古代楚国的文字。在古代,刻时是一种记录时间的方法,用刀在物体上刻上刻度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刻时的繁体写法是「刻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刻时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然而,有些文字研究者认为,在古代刻时的字形可能更加简单并且更易于书写。

刻时的例句:

1. 他们在山上刻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刻时的钟表准确地计算了过去的时间。

刻时的组词:

刻划、刻苦、刻舟求剑。

刻时的近义词:

记录、计时、记时。

刻时的反义词:

忘记、遗忘、失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