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point] 中国历史上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
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工分汉语 快速查询。
工分是中国历史上在农业集体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用于计算农民劳动量和分配报酬的一种制度单位,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下为详细解释:
工分是集体经济组织内衡量社员劳动贡献的核心标准,其本质是将劳动量转化为可量化的分值,作为年终分配粮食、现金等收入的依据。这一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生产互助组阶段,并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得到全面推广。
计算规则
工分通常通过多种方式评定,包括:
实际案例
例如,某生产队全年总收入为10万元,扣除公共费用后剩余8万元,若全体社员工分总和为20万分,则每工分价值0.4元。社员全年累计1000工分可获得400元报酬。
工分制度因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反映劳动质量,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问题,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随着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工分制逐渐被废止,农民开始通过承包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需注意的是,“工分”一词在当代某些特定场景(如会议奖励机制)中被借用,表示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积分以兑换奖励,但此含义与历史上的农业工分制无直接关联。
《工分》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根据个人劳动量或贡献程度所得到的分数或工资。它指的是根据工人的工作量或质量来评定他们的薪酬或待遇。
《工分》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工”和“分”,其中“工”是左右结构的部首,表明这个字与工作、劳动相关;“分”是上下结构的部首,表示分配、划分等意思。
《工分》一词共有6画,在汉字中属于中等笔画数,较为简单。
《工分》这个词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工人的工资是根据他们的劳动量来确定的。因此,《工分》成为了用于表示个人工作量及相应待遇的一个常用术语。
在繁体字中,《工分》的写法基本上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
古时候,《工分》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工”字的古汉字写法为“工、工”,“分”字的古汉字写法为“六、分”。这些古汉字写法有些区别于现代汉字,但在意思上相同。
1. 你的工分很高,说明你在这个项目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2. 工人们根据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得到相应的工分。
对于《工分》,还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组:
1. 工分制:指的是按劳分配制度下,工人根据工作量或贡献程度获得报酬的方式。
2. 工分奖励:指根据工人的工作质量、效率等因素所给予的额外奖励。
与《工分》相关的近义词包括:薪酬、工资、报酬。
与《工分》相关的反义词包括:平均分配、均等分配,即无论个人贡献如何,都平等地分配资源或福利。
隘跼蔽恶弊风冰奁承廕厨廪村径大男風論硌窝儿宫馆广州市罟网骇栗红人混厕祸中有福兼功建事勦窃鯚花荆薪纠问捐玦驹掇濬川狂梦贶寿框图困戹蓝袍寥邃六盘山砻斫臝戏缕晰马头琴明开淖糜瓢杓撇闪劈帐千古名乔树日新月异濡湿塞箔桑琅琅声能生稊仕户施授事因叹邑条写通臂通穆退废遐赆相顾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