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分的意思、工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分的解释

[workpoint] 中国历史上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

详细解释

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工分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工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阶段普遍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其核心含义是“按劳动量折算的分配凭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工分特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根据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劳动量和质量评定的计算劳动报酬的分数”。

在具体应用层面,工分制度包含三个核心要素:①劳动时间与强度的量化标准,通常以"10分工"对应一个标准劳动日;②按劳分配的折算依据,秋收后根据生产队总收入与总工分值的比例换算成实物或现金;③分级评定机制,设立"底分"作为基准分值(如男性青壮年每日8分,女性6分),结合劳动表现上下浮动。

该制度在1956-1984年间主要服务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劳动管理。据《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史》记载,工分既是社员参与分配的凭证,也是衡量集体贡献度的指标,其统计结果直接影响年终粮油分配额度。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种劳动计量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研究》
  3.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
  4. 人民出版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史》

网络扩展解释

工分是中国历史上在农业集体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用于计算农民劳动量和分配报酬的一种制度单位,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下为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

工分是集体经济组织内衡量社员劳动贡献的核心标准,其本质是将劳动量转化为可量化的分值,作为年终分配粮食、现金等收入的依据。这一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生产互助组阶段,并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得到全面推广。

运作方式

  1. 计算规则
    工分通常通过多种方式评定,包括:

    • 底分死记:根据社员的年龄、性别等因素预先设定固定分值。
    • 底分活评:结合劳动表现调整基础分值。
    • 定额记工:按完成特定工作量(如耕作面积)计分。 年底时,生产队将总收入扣除公共积累后,按全体社员工分总和计算每个工分的价值(即“工分值”),再分配报酬。
  2. 实际案例
    例如,某生产队全年总收入为10万元,扣除公共费用后剩余8万元,若全体社员工分总和为20万分,则每工分价值0.4元。社员全年累计1000工分可获得400元报酬。

弊端与终结

工分制度因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反映劳动质量,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问题,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随着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工分制逐渐被废止,农民开始通过承包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其他引申含义

需注意的是,“工分”一词在当代某些特定场景(如会议奖励机制)中被借用,表示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积分以兑换奖励,但此含义与历史上的农业工分制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暗竹半壁榜文迸脱饼乾痴话冲平夷易川华村老老刀仗砥廉峻隅地理位置鼎运独胆发缆附枕鸿厘后台老板忽薄诲妒火夹互市见怪节食缩衣敬惶惊心惨目拒马军衣刻线旷邈暌别敛容丽璧丽轨立事溜瞅卖契媒伯貘屏木本水源坭藤去暑饰节士五收音衰晚戍城殊名庶鸟顺时施宜随高就低损费堂堂正正逃让退阵物道吴起限棒乡使西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