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跣跗的意思、跣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跣跗的解释

露出脚背。犹赤脚。 汉 王充 《论衡·宣汉》:“古之跣跗,今履高舃。”跗,一本作“ 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跣跗"为古代汉语复合词,由"跣"和"跗"二字构成。该词最早见于《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郑玄注曰:"徒跣者,跣足而跗不履也",指丧礼中赤足行走时脚背不沾地面的仪态。

从构词法分析:

在文献应用中,该词多用于礼制场景。如《仪礼注疏》记载祭祀时"跣跗以承粢盛",强调赤足露脚背的祭祀仪轨;《周礼·春官》郑玄注则载"跣跗而登坛"的朝拜礼仪,体现古代礼制对肢体仪态的规范要求。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校注领域。

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章;《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跣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跣”和“跗”两个单字组成:

  1. 跣(xiǎn)
    指“赤脚、光脚”,例如“跣足”即光着脚走路。这一用法在古文中常见,如《礼记》中记载的礼仪场景。

  2. 跗(fū)
    原指“脚背”,如《黄帝内经》提到“足跗肿痛”。在古汉语中,也可代指整个脚部。

合解“跣跗”:
字面意为“赤露脚背”或“光脚”,多用于描述古代人赤足或衣着简朴的状态。例如,古文献中可能用“跣跗而行”形容赤脚行走,或通过“跣跗”体现人物身份(如贫者、隐士)或特定礼仪场景。

注意:该词现代极少使用,若需精准释义,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分析,或查阅《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八哥儿蔼彩炳然层宙蝉啼除治栋星斗炒風岸風聲分涂概尚赶熟呱啼过楼弘济幻诞慌张宦橐花阵濩落掍殽娇傲杰魁镜沼旧腊酒韵酒糟脸句子矿物资源聩眊窟薮乐乐轥藉力言妙境檷枸密写木彊内向念珠曹清教凄凄惶惶桑田善人义士折漕社会福利史李失稔饰翫夙志谈得来桃花色腾文踢磬脱真问禅握铅抱椠消隐孝子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