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缌麻的意思、缌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缌麻的解释

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仪礼·丧服》:“緦麻三月者。”《穀梁传·庄公三年》“改葬之礼緦” 唐 杨士勋 疏:“五服者,案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是也。” 汉 贾谊 《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復有麤衰,齐衰,大红,细红,緦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周书·李穆传》:“兄弟子姪及緦麻以上亲并舅氏,皆霑厚赐。”《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敕:‘姨舅既服小功,舅母不得全降,宜服緦麻,堂姨舅宜服袒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缌麻(sī má)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重要概念,特指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属于“五服”中最轻的一级。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礼制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本义

    指以细麻布(缌)为材料制成的丧服。“缌”指质地细疏的麻布,“麻”泛指丧服。《说文解字》释:“缌,十五升布也。一曰两麻一丝布。” 即每幅经线840缕(十五升)的粗麻布,质地较疏,象征亲属关系较疏远。

  2. 引申义

    代指丧服等级中的最低一等,服丧期三个月,用于关系较远的亲属(如高祖父母、表兄弟等)。《仪礼·丧服》载:“缌麻三月者,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等服之。”


二、历史礼制中的缌麻

  1. 五服制度定位

    缌麻位列“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末,体现宗法制度下的亲疏层级。《礼记·丧服小记》明确其适用范围:“四世而缌,服之穷也。” 即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旁系亲属皆属此列。

  2. 服制规范

    • 材质:以锻治后的熟麻织成,较斩衰、齐衰的粗生麻更细软。
    • 形制:无绖(丧带)、无杖(丧棒),仅戴缌麻冠、穿麻衣。
    • 服期:统一为三个月,如《清史稿·礼志》载:“缌麻,服三月,袒免亲及外姻皆用之。”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1. 宗法伦理的体现

    缌麻通过服饰材质与服期差异,强化“亲亲尊尊”的伦理秩序。清代学者胡培翚《仪礼正义》称:“五服之制,所以别亲疏、定人伦也。”

  2. 现代语义转化

    当代汉语中,“缌麻”一词已罕用于日常,但作为文化符号仍见于历史研究及古籍注释,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古代丧服名。五服中最轻者。”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 《仪礼·丧服》. 十三经注疏本.
  3. 《礼记·丧服小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赵尔巽. 《清史稿·礼志十二》. 中华书局.
  5. 胡培翚. 《仪礼正义》. 清刻本.
  6.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版本信息以增强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缌麻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一种礼制,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缌麻是古代丧服「五服制」中最轻的等级,其丧服用细麻布(缌)制成,服丧期为三个月。五服制度按亲疏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缌麻适用于血缘关系较远的亲属。

二、服制对象

  1. 本宗亲属: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等;
  2. 外姓亲属:表兄弟、岳父母等;
  3. 特殊关系:部分改葬礼仪场合(如《穀梁传》提及的改葬之礼)。

三、历史依据 该制度最早见于《仪礼·丧服》记载「緦麻三月者」,唐代杨士勋在《穀梁传》注疏中进一步说明五服体系。服制设计体现了儒家「亲亲尊尊」的伦理观念,通过服饰材质和服期区分亲疏等级。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仪礼》《穀梁传》等经典文献记载,具体实施细节可能因朝代礼制调整存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苞举报身佛边头鳊鱼舟碧玲珑愁絶厨监啜泣度夏渡仔摁钉儿凡品烦喧风晓戆冥宫悬观往知来瓜片姑纵后半生继承权蠘蟹浸溜禁受俊马可塔扑支空解扣器恇恇鹍瑟髡树兰膏凌上龙退辟睨乾糙穷津穷识人微言轻衽席无别任养瑞圣花入教三鹿郡公什麽示惩豕突狼奔石燕收保手挥目送收心水平线素飡踢打[术]退遣望汉月王术无缺闲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