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贡举的部门。《宋史·范质传》:“举进士时, 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
“贡部”是古代中国负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机构,其含义和职能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贡部指主持贡举(科举考试)的中央部门。自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起,科举事务正式由礼部掌管,因此“贡部”也代指礼部。
唐代制度
唐初科举由吏部负责,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改归礼部,此后“贡部”成为礼部在科举职能上的别称。
宋代延续
宋代沿用此制,《宋史·范质传》记载翰林学士和凝曾“典贡部”,负责审阅考生文字,说明贡部职能仍属礼部范畴。
《宋史》提到:“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印证贡部在宋代仍负责科举考务。
《贡部》是一个汉字词汇,它指的是古代官府的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和收纳贡品。贡品是古代民众向朝廷或贵族上缴的珍贵物品,用于表示忠诚和尊敬。
《贡部》这个词的部首是贝部,它象征着贝壳。贝壳有很高的价值,象征着财富和尊贵。它的拼音是“gòng”,包含了11个笔画。
贡部作为一个繁体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在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字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贡部就是其中之一,它在繁体字中被保留下来,以作纪念和传承。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贡部的写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中,上部的小口形状更窄,下部则更为扁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贡部的写法逐渐演变成现代所见的形态。
1. 在古代中国,贡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方机构。
2. 贡部收纳了各地民众上缴的贡品。
贡部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官府部门的名称。
近义词:贡士、进贡
反义词:收缴、抗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