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芟夷 ”。刈除。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臣闻芟荑藴崇,农夫之善法。”
“芟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芟”和“荑”两个单字组成,需结合二者的含义理解:
单字释义
组合含义
“芟荑”连用多见于古籍,表示除草、清除,既可指具体农事(如《齐民要术》中描述田间除草),也可抽象比喻“铲除弊端或障碍”。例如《后汉书》用“芟荑大难”形容平定祸乱。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学术讨论中。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芟夷”(同“芟荑”,但更常见)混淆。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建议提供上下文。
《芟荑》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为“除草、铲除”。通常用来形容对于杂草的清除或者对于不良事物的根除。
《芟荑》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为“艹”,表示草字旁,右边的部首为“米”,表示植物类的字。该词共有10个笔画。
《芟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芟繁》一诗之中,诗中描写了除草的情景,把“芟荑”用作动词,“荑”就是指杂草。
《芟荑》的繁体字为「芟薺」。
在古代汉字书写系统中,《芟荑》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不过,整体结构和意义与现代写法一致。
1. 他们正在园子里芟荑除草。
2. 农民经过努力,终于将田地中的芟荑工作做完了。
组词有:芟除、芟刈、除草。
近义词有:除去、清除、消除。
反义词有:种植、生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