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nd ready for assistance]∶配合己方的人行动
接应先头部队
(2) [supply;give material assistance to]∶物质上给予帮助;接济
(1).犹应对;应答。《东观汉记·马客卿传》:“ 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宋书·颜延之传》:“接应之方,言必出己。”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 泽如 不想说什么话去接应,他照旧带着不舒服的感觉望着 钱 的喉结。”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他的妻子很能干,’我接应着。”
(2).呼应支援。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元帅先行,我与 敬德 将军随后来接应元帅来。”《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却説店小二为接应 陈名 盗马,回到家中,正在房里与老婆説话。”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龙泉 人 郭公子 起义兵以应伪 周 ……后与 大任 不协,不相接应。” 茅盾 《子夜》十三:“还是先和 虹口 那几个罢下来的厂接好头,她们来冲,我们关车接应。”
(3).供应;接济。如:子6*弹接应不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接应汉语 快速查询。
"接应"是一个汉语动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均强调在动态过程中提供支持或配合:
指在行动中为他人或己方提供及时帮助、物资补充或人员增援。
例句:
"前线物资短缺,后方需立即接应补给车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78页。
军事领域
指战斗中通过火力掩护、兵力策应等方式支援主力部队的行动。
例句:
"侧翼部队的任务是接应主力突围。"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92页。
体育领域
特指球类运动中队员间的传接配合,如足球、篮球中的传球策应。
例句:
"前锋快速插上,中场球员及时接应传球。"
来源:《体育科学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15页。
在文学或口语中,可表示语言、逻辑上的前后关联与承接关系。
例句:
"文章结尾需接应开头,形成闭环结构。"
来源:《汉语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接应"的核心是"动态协作",强调在行动链中主动填补空缺或强化协作关系。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军事、体育及团队协作场景,亦延伸至抽象的逻辑衔接。
“接应”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配合行动
指在战斗或行动中,对己方人员进行支援或协同作战。例如:“先头部队冲锋时,后续队伍需及时接应”。
物资接济
表示在资源或物资上提供帮助,如“粮草接应不上”。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军事场景。
在排球比赛中,“接应”全称接应二传,是场上核心角色之一: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体育专业术语及历史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场景的用法,可参考来源网页。
把弄逼隘变揭财星嵾峨朝夕不保逞快传讽寸绝电焊豆酱蠹言凤钗覆瓮睾睾官众翰林诃佛骂祖狠闇鹤信洪裔还童胡逞回山倒海歼荡稽殆敬事不暇矜夸凌上迥旷开麦拉孔阳恇迫楞头呆脑莅临龙文莽然抹工馕糟难亏屏寂仆灭勤志三沐三薰骚搅实录受词探骊得珠陶瓬挺正薙染涂白荼棘抏獘亡躯问事帘浯屿下定仙者效媚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