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左传·庄公二十年》:“秋,王及 郑伯 入于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宝器而还。”《史记·晋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晋侯 緡 ,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 周釐王 。”《后汉书·皇甫嵩传》:“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宝器转输於 临淄 ,遗种逃魂於 莒墨 。”
(2).泛指珍贵的器物。《史记·龟策列传》:“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 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盌谓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无限天人持宝器,瑠璃鉢饭似真珠。”《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观前江内往往夜有光从水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宝器之物。”
宝器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本义
指珍贵的器物或礼器,多用于祭祀、礼仪等庄重场合。古代特指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玉器、青铜器等,如鼎、璧等。《汉语大词典》释为“贵重珍奇的器物”,《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其包含“古代象征帝位的器物”之义。
二、引申义
三、文化内涵
在古代礼制中,“宝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如《周礼》记载,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特定形制与数量的玉器、青铜器,体现宗法秩序。考古学中,商周青铜鼎、玉琮等均属典型宝器,其纹饰与铭文承载着政治与宗教意义。
参考文献来源
(注:因词典释义及古籍内容需依据实体出版物,此处未提供在线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官网或图书馆查阅原文。)
“宝器”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本义和方言用法综合理解:
象征王权的祭器
原指古代象征王位传承的礼器,多见于祭祀或重大仪式。如《周礼》记载“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强调其政治象征意义。
泛指珍贵器物
古代文献常将珠玉、琉璃等贵重物品统称为宝器。例如《史记》提到“珠玉宝器”,南朝《世说新语》以“琉璃盌”调侃宝器之名。
亲昵调侃
用于熟人之间,形容人“傻气却可爱”,类似“活宝”。例如朋友间调侃对方出洋相时使用,隐含亲密关系。
戏谑贬义
也可指行为古怪、不合常理之人,如“宝塞塞”(同义词),需结合语境判断情感倾向。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方言用法,权威来源可参考沪江词典、搜狗百科及汉典。
碑拓备位充数辈作避骢马谗人怆结奠分滴酒不沾定衣帝丘帝掖二十四司蜂腰猿背芬葩夫家伏愆羹元孤矫孤垒合时宏渺荒谬绝伦禁园救夺开从旷荡连澍吏术厉妖龙朔隆颓路上路下卯酉难着莫内侵潜替器满则覆侵挠七魄起早阙车染溪三接上清箓舍生存义食料水荭説笑説智枢辖松公素木牀田廪条据通掌痛坐托正卫子瑕物各有主缿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