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的意思、干禄的详细解释
干禄的解释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词语分解
- 干的解释 干 (⑧干??乾) ā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古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干禄”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求取官职或俸禄:核心含义指通过努力或钻营追求官职、地位和俸禄。例如《论语·为政》中记载“子张学干禄”,即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官之道。
- 构词解析:“干”意为追求、谋求;“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禄或职位,如《汉典》解释为“钻营当官,追名逐利”。
2.历史背景
- 南北朝时期的特殊用法:勋贵和官员通过向服役者收取“免役绢”作为额外收入,称为“干禄”。这种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与财富分配的特点。
3.经典文献中的引用
- 儒家经典: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求官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即注重积累知识、言行谨慎。
- 文学典故:《聊斋志异·书痴》提到“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讽刺了盲目追求功名的现象。
4.其他语境中的含义
- 命理术语:在八字命理中,“干禄”指日干对应的禄神,象征福气、财富或官职,但其吉凶需结合具体命格分析(此解释多见于低权威性来源,需谨慎参考)。
“干禄”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侧重:古代多指求仕进、谋官职,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现代研究中需结合具体文献和历史制度理解其演变。命理解释则属于衍生用法,需注意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禄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指官员的俸禄或工作的收入。它的拆分部首是干和禾,其中干为上半部分,禾为下半部分。干的笔画数为3画,禾的笔画数为5画。干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职制度,当时官员的报酬很大程度上是由禄料形式提供的。
干禄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现代常用的是干禄这种写法。干禄在句子中的用法也很常见,例如:“他从政多年,一直享受着丰厚的干禄。”这个例句表达了一个人在官职上获得的报酬。
和干禄相关的组词有很多,比如干部、禄位、禄山等。这些词都和官职、报酬等概念有关。与干禄意义相近的近义词可以是俸禄、薪水、报酬等。它们都指代人们因工作或担任官职而得到的收入。而反义词方面可能没有一个明确对应的词汇,但可以使用没有收入、无付酬等词语来表达相反的意思。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拔钉钱柏寝彪休承藉痴车出分催索盗火倒噎气滴滴拉拉丁八东观西望笃笃喃喃冯冯阜康黼领负诮宫娥恭奴功庸寡命海冰航段喊呀河山之德候证黄昏汤嘑头劲疾酒妪俊能空敞僚从列辟碌碌寡合买菜书逆负逆施倒行赔奁启户清旭启移取程人神共嫉三牙三翟三祝升恒盛世新声时咎释渴食生霜梅孰何丝綫淘水田公笤箕瓦屋箾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