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谁何。诘问之辞。《汉书·卫绾传》:“ 文帝 将崩时,属 孝景 曰:‘ 綰 长者,善遇之。’及 景帝 立,岁餘,不孰何 綰 。”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不问也。’ 李奇 曰:‘孰,谁也。何,呵也。’何即问也。不谁何者,犹言不借问耳。”
(2).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孰何”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疑问代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诘问之辞(相当于“谁何”)
指通过质问或追问表达疑问,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汉书·卫绾传》记载,汉景帝继位后“不孰何綰”,即不质问卫绾。此处“孰何”可理解为“责问”或“追究”。
处置或应对(相当于“奈何”)
表示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或态度。如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提到“莫敢孰何”,意为无人敢出面干预或处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宋代笔记文献。
孰何(shú hé)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子”和“止”,共有14个笔画。该词通过两个字的意思结合在一起,表示“什么、哪一个”之意。
孰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德充符》:“倮者岂能与女杂处哉?岂其皮毛之中有大才哉?入于穴不能住。”这里的“孰何”用来表示“哪一个”。
在繁体字中,孰何的写法为「孰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孰何在古代的写法为「戍」和「可」的组合,表示“何戍”。后来演变为现代的写法。
1. 孰何去留由你决定。
2. 孰何为大,取决于你的努力。
孰何不知、孰若不言、可孰参商
何人、哪一个、哪些、哪一位
列举、确定、具体、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