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缓的意思、散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缓的解释

指诗文平淡无奇。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得陶渊明之遗意》:“ 东坡 尝曰:‘ 渊明 诗,初视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拟渊明作诗》:“ 山谷 尝谓 白乐天 、 柳子厚 俱效 陶渊明 作诗,而惟 柳子厚 诗为近。然以予观之…… 子厚 气悽愴, 乐天 语散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捲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缓”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松散、不紧凑的状态或节奏。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散”本义为分离、不聚集,“缓”指宽舒、不急迫,二字组合后形容事物结构松弛、缺乏紧密性,或行动节奏缓慢、无紧迫感。例如《汉书·艺文志》中“言辞散缓,非笃论也”,即用该词批评论述逻辑不够严密。

在具体语境中,“散缓”既可描述物理形态的松散,如宋代笔记《容斋随笔》提到“丝竹之音散缓而不激越”,指乐器演奏节奏舒缓;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明代学者王世贞评价某文章“章法散缓,气脉不贯”,强调文章结构缺乏连贯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权威文献如《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与《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均收录此词,释义高度一致,印证了其语义稳定性。语言学研究者张永言在《训诂学简论》中进一步指出,此类由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矛盾修辞”功能,通过语义张力增强表达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散缓”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诗文评价:平淡中蕴含深意

  1. 核心含义
    指诗文表面看似平淡无奇,但细品后能发现精妙的语句与内涵。这种风格常见于陶渊明的诗歌,如苏轼评价其“初视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强调朴素语言下的深远意境。
  2. 文学例证
    宋代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对比白居易与柳宗元模仿陶渊明的效果,认为白居易的语言“散缓”,而柳宗元更贴近陶诗精髓()。

二、结构描述:松散或舒缓的状态

  1. 散乱松懈
    可指事物或结构的无序、不紧凑,如明代谢榛批评某些诗句“声调散缓而无气魄”(),强调缺乏凝聚力。
  2. 现代引申(需谨慎参考)
    有非权威来源将“散缓”引申为动作或过程的缓慢轻松(),但此用法未被主流辞书收录,可能属现代口语化表达。

“散缓”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文艺批评,现代需注意语境差异。若涉及学术写作,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典籍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青舍白玉轴碧凤材辩层深雏鬟噉噆当涂宕账道同志合斗嬉多应讹杂飞凤靴伏处副流感高材捷足高构海草蒿宫喝探缓不济急花饰建齿肩披角戏及丁即政絶岛开发银行开心见诚客官谰辞落炕灵清灵胜临机辄断龙虎旗闾娵弄盏传杯撇虚披罗戴翠破合齐均情涂去国三叠山不转路转深敏誓俭草衰落霜绡殊庭松土天文学体略吐绶鸡缊褚汙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