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下的意思、节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下的解释

(1) [period before or around a major festival] [口]∶指节日或临近节日的日子

(2) [general]∶即麾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

(3) [diplomatic envoy]∶古时对使臣的尊称

详细解释

(1).对将领的敬称。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敬称将领为节下。后对使臣或地方疆吏亦称节下。《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陈书·高祖纪上》:“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岂可畏惮宗室,轻於国宪?”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愚虽不才,不后於监门卖浆之徒,节下虽未相见,不减於虚左欢游之仪。”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阁下》

(2).犹麾下,部下。《新唐书·哥舒翰传》:“ 翰 疑图己,表请 乾运 兵隶节下,因诡召 乾运 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梟牙门,并其军。”

(3).指节日或接近节日的日子。 老舍 《老字号》:“节下报账,虽然没赚什么,可是没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下"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节气时令相关 指特定节日或节气的前后时段。该用法源自古代历法体系对自然周期的划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接近节令的时日",如《齐民要术》记载"节下种瓜"即指春分前后适宜播种的农时。现代常见于"端午节下""中秋节下"等表述,特指节日前后三日的时段。

二、历史官职尊称 古代对持节将领的敬称,始见于魏晋时期。《汉语大词典》引《晋书·陶侃传》载"节下杀余使,不敢辞",此处"节下"即对持符节都督军事者的尊称。唐宋时期发展为对节度使的专称,《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节下者,于节度使称之。"明清演变为对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的敬称。

语源考据显示,"节"本指符节(古代官员凭证),"下"为敬辞后缀,组合后形成对持节官员的尊称。《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该称谓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背景,仅限用于特定品级的军事长官。现代汉语中官职尊称用法已基本消失,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节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节日或临近节日的日子

这是现代常用的口语化表达,指节日前后的一段时间。例如:

“节下报账,虽然没赚什么,可是没赔。”(老舍《老字号》)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常在节日前置办物品或处理事务,因此“节下”也隐含时间节点的意义。


二、古代对将帅或使臣的尊称

古代帝王授予将领符节以象征兵权,因此用“节下”敬称持节的高级将领,后延伸为对使臣、地方官员的尊称。例如:

《新唐书》记载哥舒翰要求部下“兵隶节下”,即将军队划归自己管辖。
此用法常见于史书,如三国时期袁绍“折节下士”,即指其以尊贵身份礼待贤士。


三、部下或麾下

少数文献中,“节下”也指将领的直属部下,如:

“翰疑图己,表请乾运兵隶节下。”(《新唐书·哥舒翰传》)
此义项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提示:现代语境中“节下”多指节日临近,古义则需注意历史文献中的特殊用法。如需更多例句,可参考《汉语词典》或《新唐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晻濭暗礁百榼杯酒戈矛表礼不是个儿逋逸材朽行秽承弼萃次独出己见防卫过当飞粮挽秣分涂富贵寿考改元海凫好受和弹黑甜乡横犇话阔活巴巴金策菁莪金龠絶才开山老祖刊润克暴课议犁铧马郎沐雨经霜鸟申瓯雪泮乡辟杀寝床清谭全宋词扰聒上世山劫枢密使随风柁锁阳宿糗陶碌天蹴头鹅宴头家投藉脱易吐焰相为表里鲜莹闲燥遐险歇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