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单渺小。《宋书·后废帝纪》:“六月壬辰,詔曰:‘夫兴王经制,实先民隐,方求广教,刑於四维。朕以煢眇,夙膺寳歷,永言民政,未接听览,眷言乃顾,无忘鉴寐。’”
茕眇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茕”与“眇”二字组合而成,需分释其义以明整体含义:
“茕”的本义
指孤独无依的状态。《说文解字》释为“回疾也”,引申为孤寂飘零㈠。如《诗经·小雅·正月》中“忧心茕茕”,《毛传》注:“茕茕,忧意也”,强调内心的孤苦㈡。
“眇”的核心含义
本义为目盲或微小,后引申为高远、幽深或微弱难察之态。《说文》称“眇,一目小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小之称”㈢。如《庄子·德充符》中“眇乎小哉”,即形容事物之微小㈣。
“茕眇”的合成词义
二字结合后,多形容孤寂渺小、漂泊无依的存在状态,常见于古代诗文表达身世飘零或心境苍凉。例如唐代李商隐《春雨》中“残宵犹得梦依稀”所隐含的茕眇之感,或宋代词人抒写羁旅时对自身渺小的慨叹㈤。
典籍与权威参考
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书面语体,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来源标注
㈠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9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㈡ 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㈢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㈣ 郭庆藩.《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 2012.
㈤ 唐圭璋.《全宋词》. 中华书局, 1999.
“茕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óng miǎo,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孤单渺小 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孤立无援且处境微弱的境况。该词由“茕”(孤独)和“眇”(微小)组合而成,兼具孤独与渺小的双重意象。
出自《宋书·后废帝纪》:“朕以茕眇,夙膺寳历……”(意为帝王自谦身处高位却感到孤独渺小)。此例体现了该词在古代诏书中的谦抑用法。
该词属生僻词汇,建议结合具体文献理解,避免现代口语误用。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辞典》。
本支百世窆措变时碧氏不趋刬尽电路钿扇嘟嘟哝哝敦逼方方正正废王皓齿娥眉红丁祸盈恶稔嘉举架累讲故事教民旧俗揪挦几先橛眼柯斧匡国济时老蟇愣怔灵祜霖淖蹓弯马薤密固溟泠腻旗排演钤键钱奴驱涉日出弱管上樽酒盛年沈整诵拾绥宁佃器提炼头功牌头管頽年蜕脱讬公报私妄为乌焦巴弓梧州市香几小命儿校室消受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