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嘆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拊膺顿足”是由“拊膺”与“顿足”组成的联合式成语,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悔恨或愤怒而捶胸跺脚的激烈情态。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寄唐生》中“疑此春色老,拊膺顿足起”。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拊”为拍击动作,《说文解字》释作“拊,揗也”(《说文解字注》);“膺”指胸膛,《尔雅》注“胸谓之膺”;“顿足”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中“顿足起舞”的肢体语言表达。两词组合强化了情感外化特征。
二、语义层次
三、现代应用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等体裁,如描写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时“拊膺顿足,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近义表述包括“捶胸顿足”“抢地呼天”等,反义则为“泰然自若”。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拊膺顿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ǔ yīng dùn zú,其核心含义是捶胸跺脚,形容极度哀痛或悲愤。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拆解:
引申义:
多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悔恨或愤慨而情绪失控的状态。
“言讫,不禁面神哀奋,拊膺顿足,涕泪扑簌,泣不成声。”
此句通过动作与神态的结合,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剧烈悲痛。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更多古典用例,可参考《双珠记》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
騃童钝夫邦器被服倍文冰沍逞忿臣庶酬醋丑仪除改带鈎凋变东床择对斗八咢布蜂糕抚缶扶辅甘口毂辘横字合心化城婚龄昏滞豁嘴加封监诫伽子进贤达能畸羡举胔举奏柯烂溃不成军莱服流奔六峜溜门猫猴明殛缗蛮木化石陪台强直自遂前好跷工峭论鲠议容城侯濡沫散髻上命身口吮痈熟皮嘶韵天打雷劈亡匿文词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