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义的意思、服义的详细解释
服义的解释
(1).谓穿着得其所宜。《国语·周语上》:“施三服义,仁也。” 韦昭 注:“义,宜也。服得其宜,谓端委也。”
(2).服膺正义。《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服义之君不足於信,服战之君不足於诈。”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苏刘义>序》:“其人刚躁不可近,然能服义,终始不失大节。”
词语分解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 义的解释 义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服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穿着得其所宜
指服饰穿戴符合场合或身份的要求,体现礼仪的适宜性。例如:
- 《国语·周语上》提到“施三服义,仁也”,韦昭注解“义”为“宜”,强调服饰需得体。
- 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多与礼仪规范相关,如“端委”(正式礼服)的穿戴场合。
二、服膺正义
指内心信服并践行道义,强调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例如:
- 《楚辞·招魂》中“身服义而未沬”,表达坚守廉洁与道义的决心。
- 宋代文天祥在《集杜诗·<苏刘义>序》中评价人物“能服义,终始不失大节”,突出对正义的忠诚。
补充说明
- 词源特点:“服”本义为顺从(如《吕氏春秋》“敌已服矣”),引申为践行;“义”指合宜的道德准则,二者结合形成“遵循道义”的内涵。
- 使用场景:多用于强调个人品德(如正直、守信)或社会规范(如遵纪守法)的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国语》《楚辞》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服义 (fú yì) 这个词的意思是忠诚、忠诚度。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月 (yuè) 和 从 (cóng),共有八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有繁体字的写法:屮義。在古时候,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常用的是「襥義」。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对组织有着极高的服义。
关于组词,可以有服义心、服义行、服义事等。与服义近义的词有忠诚、效忠等,反义词则有背义、叛义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膀扇子暴扬八珍主人边近成法衬领雠閲传话捶提戳活儿邨社当当响刀切陡恁堆垜子杜醖反听内视干戈载戢高速铁路公乘过市招摇骇龙含量好赐花阴秽匿豁然开朗洊跻计出万死俊敏髡接棱森量罚挛废沦落孟青魔邪衲师奴戮陪护千秋观箝制七郊七绝青羌坂鹊炉区区热浪蓐食伤沴声説椉鹥十教手如柔荑衰息水漉漉味况温爱显故宪纪